-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内科学(一)
中医内科学(一)
《中医内科学》总论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
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
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即中医内科学
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
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
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
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内伤病
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
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
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随着时代的前
进,学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化,原来属于中医内科学范畴的外感病如
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已另设专科。内科的部分急症则编入《中医急诊
学》。本版自考教材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即
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疾病为主要研究和阐明的对象,按其体系分
为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膀胱病证、气血津液
病证、经络肢体病证和癌症,时行杂感列为外感病证。研究和阐明的
内容包括每一体系疾病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因病机、治疗要点;
每一病证的基本概念、认识沿革、本病证与西医疾病的关系、病证的
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及方法、病证
的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规律及方法等内容。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
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
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发展
史,大体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充实阶段和成形阶段。
(一)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斗争的同时便开始了原始的医药活动,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随着医药活
动的增加,进入奴隶社会,中医内科学开始萌芽,在殷代的甲骨文里
已有“疾首”、“疾身”、“疾足”、“风疾”、“疟疾”、“蛊”
等一些内科疾病的记载,殷商时期已发明汤液药酒治疗疾病。周朝对
医学进行分科,有了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分工不同的医师,其中
的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二)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
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等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
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
阴阳五行、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
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从病因、病机、转归、
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
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论》,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成
《伤寒论》)以六经分证概括、认识外感热病;书中杂病部分(后人
将其整理成《金匮要略》)按脏腑经络体系概括、认识内伤杂病。
《伤寒杂病沦》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
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三)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的
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的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对不少疾病的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对“寸白虫
候”(绦虫病)的感染途径是饮食不当,食生猪牛肉片;瘿病(甲状
腺肿大)的发生与水土和情志有关;消渴病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的论述已得到今天的证实。葛洪着《肘后备急方》对尸注(结核病)、
癞(麻风病)、沙虱(恙虫病)等传染病的发病也有较深刻的认识。
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分内因、外因、不内外
因三类。金元时期对中风的病因认识已从既往的“内虚邪中”发展为
以“内风”立论。
在症状学方面,《诸病源候论》论及的病候已达784条,对许多
疾病的症状学特征描述得详细、准确,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