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诗歌阅读
吉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椰子冠①
苏轼
天教日饮欲全丝②,美酒生林不待仪③。
自漉④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注】①绍圣四年,六十岁的苏轼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州)。海南岛盛产椰子,苏轼用椰子酿酒,叫人用椰壳做帽,并写了这首诗。②全丝:保全袁丝。汉代袁盎(字丝)为吴国相,侄子袁种说:“吴王骄横已久,你只有整天饮酒,才能脱祸。”③仪:仪狄,传说善酿酒。④漉:过滤。据《宋书》载,陶潜每逢酒熟,就取头巾滤酒,滤毕,又把头巾戴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再贬海南,自己用椰子酿酒,喜欢戴由椰子壳做成的短檐高屋的帽子。
B.椰子壳帽规格简单,样子古朴,非常轻便,戴在头上毫无感觉,令人争相观看。
C.结尾一句诗人自问,新奇独特,表明自己所做之事都顺应时势,随遇而安。
D.本诗借物抒情,将叙事、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虽用语平实,但情感真切。
16.本诗善于用典,请简要分析诗中首联典故的用意。
【答案】15.C16.①诗人用袁盎来自喻,说上天为了保全“我”,给了“我”喝酒的机会。诗人面对高龄时再次被贬的状况,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诙谐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豁达之意。
②用仪狄之典,认为美酒生长在林间,不需要人工干预,自然而纯粹。表现了诗人自由、随意、追求个性的态度。
【解析】
【导语】苏轼这首《椰子冠》通过描写在海南岛贬谪生活中的酿酒和制帽之事,表达出他随遇而安、达观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典故,融叙事、描写和议论为一体,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真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不因处境困厄而消沉,反而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明自己所做之事都顺应时势,随遇而安”错误。“东坡何事不违时”的意思是“东坡啊,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违背时势啊”,是诗人的自嘲与洒脱之语。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诗中以袁盎自喻,袁盎为吴国相时,侄子劝其整日饮酒以脱祸。苏轼此时六十岁高龄再贬儋州,处境艰难,如同袁盎在吴国面临骄横的吴王一般。但苏轼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上天让自己每日饮酒是为了保全自己。这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仍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他没有陷入消极情绪,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展现出其超脱的人生境界。
②传说仪狄善酿酒,而诗中说美酒生林不待仪,强调美酒自然生长在林间,不需要像仪狄那样的人工干预。这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纯粹之物的喜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自由、随意的生活态度,不刻意追求人工雕琢的东西,而是崇尚自然天成。在被贬儋州的境遇下,苏轼依然能从自然中发现美好,享受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个性的精神。
吉林省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①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宜侣,扁舟不系与心同②。
【注】①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秋冬之间[在“安史之乱”(755—763)之后十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七律。②《庄子·列御寇》中有“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照应了诗题,“路向东”“大河通”表明了诗人的行踪。
B.“乱流”表面写流水在夕阳映照下起伏不定,实则表现内心之乱。
C.颈联中“孤村”一词,表现出安史之乱后伊水岸边残破萧条的景象。
D.本诗是诗人即景抒怀之作,写给僚友以表旅途之苦与思念之意。
16.简要说说你对“扁舟不系与心同”一句的理解。
【答案】15.D16.①本句字面意思是: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②这句诗借庄子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境界的追求。③同时也表现诗人感到一事无成而怅然若失之情。
【解析】
【导语】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通过描绘舟行黄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点明行踪,颔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