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月夜忆舍弟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

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

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出示课件7)

月夜忆舍(shè)弟①

杜甫

戍(shù)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预设: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③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2.翻译诗歌。(出示课件8)

(学生同桌讨论翻译,教师适时点拨译文。)

预设:

三、细读古诗,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诗的每联,然后分别对每联进行讨论赏析。

1.首联(出示课件9)

诗句展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学生讨论赏析,教师适时指正。)

学生1: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学生2:“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

学生3:“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2.颔联(出示课件10)

诗句展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学生讨论赏析,教师适时指正。)

教师: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

学生1:“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汽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

学生2:“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师追问: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3: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

教师补充: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3.颈联(出示课件11)

诗句展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学生讨论赏析,教师适时指正。)

教师: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学生: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4.尾联(出示课件12)

诗句展示: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讨论赏析,教师适时指正。)

教师: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

学生: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四、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诗的主题。(出示课件13)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而自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长沙过贾谊宅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一个“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的诗人是谁呢?

预设:刘长卿(出示课件15、16)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为官两度遭贬,最后官职是随州刺史,世称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