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由于我国自明、清时期以来封建社会发展的停滞和鸦片战争(1840)后列强的侵入,我国学者对地史学的研究自辛亥革命(1912)后才正式开始,新中国成立(1949)后才得到蓬勃发展。中国地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地史学发展简史*(1)准备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中国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未能开展独立的地质调查事业,只有一批外国学者和传教士怀着不同目的来华进行开拓性的地质调查。其中对我国以后的地史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二、地史学发展简史*美国学者庞培勒(R.Pumpelly)于1862—1865年对华东和华北等地的调查,首先将常见的北东方向地层走向称为“震旦走向(Siniantrend)”。二、地史学发展简史*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于1860及1868—1872年两次来华共对14个省区进行地质调查,1877—1912年发表《China(中国)》四卷,论述了中国地层、地质的主要特征,提出了震旦系(Sinian)这一后来非常有名也是争论最多的地层术语。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俄国学者奥勃鲁契夫于1880、1892—1894、1905—1906年多次到我国东北、西北考察,对黄土成因等方面有不少著述。二、地史学发展简史*美国学者维里士(B.Willis)于1903一1904年考察了我国七个省区,1907年发表《ResearchinChina(中国地质研究)》两卷,对北方地层作了较系统的报导,对中国地质历史也提出一些见解。二、地史学发展简史*瑞典学者斯文赫定(SvenHedin,1865--1952)在他一生五十年科考中曾多次到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地区考察,在他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中已开始有袁复礼等中国地质学者参加。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以上这些外国学者的学术活动,一方面都有为列强侵略服务的政治背景;另一方面也在中国传播了地质知识,积累了最初的地质资料,为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准备。二、地史学发展简史*(2)创业阶段:辛亥革命后开始二、地史学发展简史*1912年民国成立后我国正式组织地质调查机构,开展地质调查,标志着我国近代地史学研究的开始。二、地史学发展简史*20年代以后,中国地层学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颇受国际地质学界重视。中国古生界各系地层的存在及其在中国东部的大致分布得到确认,并在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划分和对比。除了区域地层记述之外,断代论述和总结增多。二、地史学发展简史*在前寒武地层研究方面,翁文灏、葛利普于1922年重新厘订了震旦系的定义,李四光(1924)建立了南方“峡东系”(即震旦系)标准剖面,高振西等(1934)建立了北方“震旦系”(即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二、地史学发展简史*孙云铸(1924,1933,1935,1937)对下古生界的三叶虫和笔石分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尹赞勋(1949)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南方的志留系;田奇隽(1938)对湖南泥盆系总结性研究,丁文江(1931)在黔南建立了下石炭统典型剖面,俞建章(1931)对全国下石炭统进行了对比,黄汲清(1932,1933)解决了南方二叠系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安德生(1923)和杨钟健(1933)分别对新生代地层作过专门总结。这些是该时期中国地层学上的重要成就。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二、地史学发展简史*在综合地史研究方面,翁文灏(1926)在总结中国东部中生代地史特征时首先命名了燕山运动。当时较系统的中圈地层、地史学总结性专著《StratigraphyinChina(中国地层学)》两卷(1924—1928)由长期来华工作的美国学者葛利普完成。二、地史学发展简史*在地史学研究理论方面,葛利普(1933-1940)提出了他关于地球历史的系统观点-脉动论,用以解释他认为是全球等时的海进和海推形成的节律层序。葛利普(1940)还提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来星体带到地球上的观点。二、地史学发展简史*马廷英(1937)研究近代珊瑚和造礁珊瑚的分布,发现珊瑚的季节性生长率变化与海水温度有直接关系,采用这一方法研究古生代造礁珊瑚的生长率,从而推测地史时期赤道位置的多次变化和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二、地史学发展简史*三十年代中期起,我国地史学的综合研究取得了显著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