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青春激扬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青春激扬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01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 怒涌 风起云涌 蜂涌而至

B.枕藉(jí) 情景 闲情逸趣 晴天霹雳

C.狼藉(jí) 洪涛 宏福齐天 恢宏大度

D.蕴藉(jiè) 律吕 清规戒律 金科玉律

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D.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

3.“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的修辞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南唐·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4.《红烛》一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请运用此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组句子,反复咏叹,意象任选。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固态细柱状蜡烛大约出现在东汉末期,稀少昂贵,属豪奢之物,因此当时“烛”并未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直到唐宋,①,诗歌中才出现了大量有关“烛”的描写,其中“烛影摇红”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型场景,烘托良宵热烈喜庆的氛围。《红烛》既继承了古典诗词中“红烛”热烈的情感象征,②,闻一多先生在诗中坦露矛盾、痛苦和挣扎的内心世界,使“红烛”这一意象不再拘泥于个体的欢喜与小情小爱,而升华至“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牺牲精神。?

如果说闻一多诗歌的爱国思想承自屈原,那么他注重对诗歌语言反复锤炼的写诗态度,③。比如《二月庐漫记》中就有读杜的心得,留美时书架上、桌上、床上摆放的都是杜甫和陆游的诗集,在《唐诗杂论》中更是赞美杜甫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光中说:“古典的影响是继承,但必须夺胎换骨。”譬如闻一多的“红烛”,既有继承又有变化。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能不能体现这一点?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霁月

郭沫若

淡淡地,幽光

浸洗着海上的森林。

森林中寥寂深深,

还滴着黄昏时分的新雨。

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

坦坦地在我面前导引,

引我向沉默的海边徐行。

一阵阵的暗香和我亲吻。

我身上觉着轻寒,

你偏那样地云衣重裹,

你团无缺的明月哟,

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

我眼中莫有睡眠,

你偏那样地雾帷深锁。

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

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

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描写了一幅清幽秀美的情景:幽光清淡,森林寥寂,海岸沉默,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B.第二节写白杨行道在“我”面前导引,浮动的暗香跟“我”亲吻,这时,诗人完全被自然吸引住了。

C.“我身上觉着轻寒”写诗人对霁月的感受,“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是诗人对霁月的请求。

D.“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是写诗人对霁月的不理不睬感到不满。

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腻,为下文的“导引”作铺垫。

B.诗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与自然通篇互动,有助于诗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表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C.诗歌描写细腻,堪称清新、秀丽,体现了温柔含蓄的风格,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不失其浪漫主义的风格。

D.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