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pdf

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

何立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学习应使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

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试题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根据课标的相关规定,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记诵积累”和对

浅易文言文文本大意的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上述课标精神,在2004年第一轮新课程中考初步探索的基础上,2005年各省市新课程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不断探索、更新,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

笔者统计分析了包括由各省市统一命制,以及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和各省首批省级实验区

自主命制的30余套新课程中考语文试题,从具体的数据中归结出2005年新课程语文中考文

言文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选文由一篇(段)、课内为主,向多篇(段)、课内外结合转化

2004年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选文,大多数选用一篇(段)文言文,且绝大多数来自

教材。选用两段文言文的仅有山东青岛(《隆中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广西南宁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魏策二·》)、四省(区)(《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三套试卷;选用课外文言文篇段的也只限于山东潍坊(《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已·》)、广西

南宁(《战国策魏策二·》)两套试卷。

而2005年各省市统一命题的新课程语文中考,选用两段文言文的试卷几近一半,如安徽的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浙江的《陋室铭》《东坡画扇》、海南的《岳阳楼记》《与朱

元思书》等等;这些选文中,选用课外文言文篇段的试卷也占较大比例,如陕西的《书断王·

羲之》,浙江的《东坡画扇》,山东青岛的《邹孟轲母》等。

2.客观题比例降低,主观题比例增大

相对于旧中考,新课程中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因此,在题

型上,新课程语文中考则更多地运用主观性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记诵积累”和“理解”的

“过程与方法”,而不只是用客观性试题作简单的结果呈现。

统计显示,2005年各地新课程语文中考试卷中,文言文试题数为5.53题,分值平均为14.3

3分;每套试卷中文言文客观性试题仅为0.67题、1.67分,而主观性试题为4.83题、12.66

分。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有近半数实验区文言考题中没有客观性试题。

3.考查重心向对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转移

通观2004年各省市新课程语文中考,其文言试题用了较大比重的题目考查学生在文言实词、

虚词,文言句子的诵读及翻译等语言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状况,相对而言,对文言文内容

及形式理解考查的试题比例不大。

而2005年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地试卷中考查文言词语的试题为1.60题、4.10分,考查文

言句子的试题为1.33题、3.53分,而对文言文内容及形式理解的试题则为1.73题、4.73分,

最高为2题、8分。试题中不单有对文言文中的形象、情感等内容方面的理解,还出现了对

文言选段艺术形式方面的鉴赏性试题,如:

例1.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2分)

(画横线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05年黑龙江课改中考卷)

例2.“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写景,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

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回答)的特点”(5分)

(2005年海南课改中考卷)

由此可见,2005年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在“理解诗文大意”“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等方面

明显加大了考查力度。

4.内容理解方面的拓展性试题明显增多

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考查对选文文意理解的试题,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上,它往

往将意义指向引向学生自身生活,考查学生运用现代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判文

中的形象和情感,以及运用文中丰厚的文化内涵反观现实生活的能力。这种考查形式,使得

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超出了一般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层面,从而从更高层面观照了学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具体显现。2005年各省市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

得这一特点体现得更为充分,例如:

例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0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