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卫星产业蓝海.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竞逐卫星产业蓝海

作者:曹小林

来源:《中国名牌》2022年第05期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旺盛但供需不匹配、政策导向、技术进步、人才成长、资本涌入等因

素的共同影响下,航天事业逐渐从传统的服务国防、探索太空,向服务公众、推动经济增长延

伸。

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至今仅七年时间,其间涌现了大批民营商业卫星企业,卫星“国家队”

也积极投身其中,成为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商业卫星产业发展成就与挑战并

存,亟待破局实现更大发展。

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直接动因。

2014年11月,国务院60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

建设。”由此,商业航天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确认。商业卫星的发展也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政策不断向商业航天倾斜,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共发布了14项相关政

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产业。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

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2021年发布的《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

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曾经较为封闭的航天领域被逐步打开。

受益于此,加之以SpaceX为首的国外商业航天公司蓬勃发展的市场示范效应,我国陆续

出现了一批商业卫星及火箭公司。2015年被认为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相关数据显

示,2015年及以后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约占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总数的76%,我国商业航天产

业开始初步成形。

微纳星空、长光卫星、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欧比特、九天微星等民营商业卫星企业在

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领风气之先,2014年12月1日,我国第一个商业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长光卫星)成立。“吉林一号”便是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

长光卫星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七年来,先后经过16次发射,长光卫星成功将46颗卫星

送入轨道。其中,“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数量达到了41颗,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

星座。

长光卫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告诉《中国名牌》:“继长光卫星之后,国内很多涉

及遥感、通信、导航等领域的商业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成立仅六年的天仪研究院专注于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研制,已完成14次太

空任务,发射了25颗小卫星。2020年12月25日,其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获得首批在轨图

像,实现了我国首个商业SAR卫星的高质量成像。目前,“海丝一号”卫星已在轨服务超16个

月,获取影像数万景,多次参与国家级任务。其中包括2021年山西暴雨期间,“海丝一号”卫

星在六小时内完成应急服务响应流程,获取了山西祁县、清徐县灾后第一批卫星影像。

今年2月27日,由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率先

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表示,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卫星,将原

来需要等待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缩短到一年以内,把成本降低几个数量级,“一个实验最低只

需要几十万元,而传统方式则需要耗资上亿元”。

相较国外发达市场,我国商业卫星起步晚,商业化程度还不高。在国内,民营商业卫星企

业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相比发展成熟的“国家队”,仍然处于艰辛探索的发展阶

段。

我国民营商业卫星企业基本都是2015年之后才出现的“新人”,在此之前,卫星研制、发

射等大型航天项目均由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队”承担。

在商业卫星这一赛道上,也闪现着“国家队”的身影。

2013年和2014年,航天科工成功发射了两颗对地观测实验卫星,这是航天科工在商业航

天产业领域的初步尝试。2022年,航天科工研制了12颗以上衛星并发射入轨,面向应急监

测、气象预报等多领域提供卫星数据定制化服务,促进空间信息技术赋能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设计所型号总设计师、科技委主任胡胜云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发射运行

大多依赖国家计划,商业卫星及其应用较少。这与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形成了鲜

明对比。我国要借助市场力量开展商业航天应用

文档评论(0)

176****3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