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pdf

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当前,人类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取

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击败人类顶尖棋手,生产线上大批机器人取

代工人,将带来全球智能革命,社会变得更加智能、精细化和个性化。

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人才需要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迁

移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

“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

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

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中等职

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及本科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衔接问题成为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高等教育发

达国家共同经历并且仍在继续面对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这关系到

办学的质量与效益,也关系到各层次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国内

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已经达

到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大部分集中于从宏观层面进行抽象的

理论分析,而忽视微观层面的具体探讨,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方兴

未艾。一、中高本衔接及其模式“衔接”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互相连

接、互相贯通或承接。“中高本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

业教育及本科职业教育三个教育层次衔接的简称,各层次之间的连通

或承接,旨在使学习者能更加顺畅地、无拖延地、无重复学习地从低

一层次向高一层次过渡。从经济学角度,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要求顺畅

而且有效的衔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质量和

整个经济活动领域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实

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从终身教育理念角度,衔接是教育系统内教育

活动对象、环境、内容、形式变得多样,这些多样性是在终身教育理

念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使人能够适应经济和职业方面等各种变化,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职业教育“生长性”角度,

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个人职业的开端,其获得的职业技能依然需要继

续发展和完善,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并继续提高职业能力,

并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中高本衔接的主要模式有:专业

群衔接模式、贯通培养模式和一体化模式。专业群衔接模式,在低一

层次院校学习的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并合格,到专业对口的高一层次

院校继续学习并获得文凭的衔接模式,如“3+2”、“3+3”、

“3+2+2”、“3+4”、“5+2”等模式;贯通培养模式,低一层次

与高一层次点对点对口招生,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进行专业一体化

衔接,转段期间基本没有淘汰,转段时无法就业,如“3+2”、

“3+3”、“3+2+2”、“3+2+3”、“3+4”、“5+2”等模式;

一体化模式指的两个或多个学校归并为一个学校,实现两个及多个层

次的职业教育的衔接,目前最典型的代表在中职或高职院校举办的

“五年一贯制”。二、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在教育部委托中高职衔

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过程中,通过对全国20多个省市七十多

所中职、高职及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调研数据的定量分析,衔接呈现以

下特点:第一,各层次院校衔接模式主要集中在专业群衔接模式和贯

通培养模式,“3+2”中高衔接比例最高,开展衔接的院校以中、高

职国家示范院校为主,衔接专业多为院校的优势品牌专业。第二,各

层次院校开展衔接培养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引导、人才高移的

需要、生源的需要,这与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人的可持续发展相一

致。第三,衔接培养生源以中职生和初中生为主,衔接培养学生较非

衔接培养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好、一般、较差比为2:2:1,还存在20%衔

接培养学生与非衔接培养学生混合编班现象,说明目前衔接培养能够

在初中后分流进行职业定向培养,但没有充分体现出衔接培养的优

势。第四,低一层次就业率集中在0-5%区间,高一层次就业率集中

在95%以上区间,设有转段考试的占60%,考试方式以人工考试为主,

科目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课程,说明衔接培养低一层次以

升学为主,设立了转段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但还不够完善和先进。第

五,衔接培养与非衔接培养存在使用相同人才培养方案的现象,专业

课程名称整体

文档评论(0)

153****7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