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pdf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

第一编

第一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与社会

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得以成就有教养的君子;国家

只有按照周礼去做,才能得以永享太平。

由此,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仁”的范畴,并借“仁”与“命”的

分立,凸显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进而把“仁”同“德”相联系,建

立起自己的道德学说;再把“德”与“治”相联系,阐发了自己的治

国理念。“命”——“仁”——“德”——“治”四者的特征联系,

构成孔子哲学的基本进路。

第一节“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

一、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

天:1、指天帝,人们想象中的万物主宰着

2、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世界的精神本原

3、泛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

命:一、天命:1、上天的意志和命令,能致命于人,决定命运

2、自然的必要性

3、先天自然的禀赋

二、指凶吉祸福,寿夭贵贱等命运

“命”、“天命”、不同于“时命”:“时命”是盲目的,“天

命”却是有目的指向性的;“时命”构成人的一种外在限制,“天命”

却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根源。在孔子看来,生活在时命不济的年

代,是不可以不承认的,不接受外在条件的限制的,这是一种理智的

态度,就是君子的态度,孔子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也”,就是

这个意思。

自己的主张(“道”)与“命”的关系?

1、命对确当的主张没有同情感、认同感。显见,它只是一种盲目

的客观必然性,即“时命”,

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

2、然而,孔子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暂时的,偶然的。他坚信天

道是公正的,具有终极支

配意义的。而且,暂时的、偶然的变化,刚好使人从中得到磨炼,

因而,它还是成就人的,而非坑害人的。

3、“天道”即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

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

逆转,这也是“命”、“天命”。

二、“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

从“爱人”角度看,孔子的“仁”有如下特征:

其一是“仁”的情感性,爱作为一种价值信念,在孔子这被赋予

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意义;

其二是“仁”的普遍性,从爱父母兄弟到爱天下大众,“爱”的

对象从近到远推升,仁获得普遍意义;

其三是“仁”的群族本位性,个人生存的意义只有依托于特定的

族群关系才可以实现。孔子

的“仁学”给出的传统,不是个体本位的,而是群体本位的;

其四是“仁”的践行,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关于如何成仁的道

德修养方法,比之于“仁学”

何以成立的理论建构,更具重要意义。

第二节“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

孔子在这里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这是

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

则。

一、“仁”最为道德的基本意识

孔子说:“仁者安人,智者利人”。就是说,仁者要把“仁”最

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智者要把“仁”最为自己成就事业之方,他们

都具有或者应该具有的道德意识:

1、道德义务意识。“仁“的精神是“爱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

“爱人”就是一道绝对命

令,是人人都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2、道德责任意识。“仁”的体现是“忠恕”,“成全他人”与

“宽恕他人”,在个体生存与发

展中,有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3、道德自律意识。“仁”的实施方法是“克己”,其中克制物欲

是“克己”的基本内容。为

“仁道”而牺牲则是“克己”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仁”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界,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

原则。

把孔子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区分为以下三类:

1、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孔子十分重视孝悌

的作用,“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双方都有义务和责任。

2、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除“忠恕待人”外,

孔子还提出了“恭、宽、

信、敏、慧”等道德条目。“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夫子温、

良、恭、俭、让”地待人处事,都是随处指点“为仁”中阐发出来的

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

文档评论(0)

180****7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