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结题报告--第1页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结题报
告
辽阳市普化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
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
期。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
成的习惯也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故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
惯的培养,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
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
改革的需要和方向。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想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专业发
展的研究就成为基础和保证。
过去,人们把教师当作课堂教学的工匠,而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化
的艺术。然而教师是贯彻和实施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不是一个工匠,他们不但
要具备某个(或几个)学科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基
本理论知识,具备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的能力,特别是具备策划教
学方案、实施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具备在本
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由此可见,教师是一种专门人才。正因为如此,教师专
业发展的研究就成为了一种时代的必然。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了21世纪
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新一代人才,
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探索和教研部门创新教师成长模式与内容的需要。
(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伴随
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
要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教师专业化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和教师专业性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结题报告--第1页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结题报告--第2页
的一种重要思潮,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世界各国正在广泛开展的一场
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提高教师职业声誉的建设性的运动。它始于20世纪
60年代,80年代之后席卷全球。谁能胜任21世纪的教育?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
注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全
过程,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
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2、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
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专业化推向前台,成为教师教
育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新教材
茫然失措,急需专业的、深入的、持久的、一对一的深度培训。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
段,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质、教育效能和职业声誉,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需要。
3、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开展四年来,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表面上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热热闹闹、形式多样、活动多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有所提
高,但实际上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认识不到位,理解较片面,以为课堂形式变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