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pdf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

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

的影响与利弊分析

摘要:

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各国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的重要工程措

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筑建了近百万的水库工程,其中,大型

水库约4.7万座。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

利枢纽工程之一,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三峡工程在发电、

泄洪、航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效益,然而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引起了学者专家的争议。随着三峡工程蓄

水的初运行,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关系更加复杂,有包括水文、泥

沙、生态以及环境等方面在内的大量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正文:

1.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历来是洪涝重灾区,主要原因是长江上

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超出河道泄洪能力.洞庭湖因泥沙淤

积,调蓄洪水的功能已是每况愈下。三峡水库的兴建,将给湖区带

来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随着入湖泥沙的减少,可减少氮、磷的流

入,从而减轻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减轻水质污染,保护了

水生生物。其次,由于入湖泥沙的减少,延缓洞庭湖的淤塞,稳定了

自然条件,因而有利于消灭钉螺,并达到根治血吸虫病的目的。第

三,随着防洪减灾效益的增加,气候生态环境将大大改观,将使湖

区周围的自然风景区面貌一新,使其中的鸟类、禽类等生物资源

得到有效的保护。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从气象

上来看,首先,水库的兴建将使库区紧靠水体的沿江地带的降水

量有所减少,从而使那里的夏秋干旱有所加重,而在库区以北数

十公里以外的山地,其降水量将有所增加,从而使那里的洪涝、秋

雨及夏收作物的低温冷害有所加剧。其次,水库建成后,进入洞庭

湖的鱼类可能减少,白鳍豚的栖息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背景下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分析

发现,近年来洞庭湖水面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特征,三峡工程的运行给洞庭湖水面面积带来一定程度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阶段性蓄水导致长江三口来水减少而引起

湖水水面锐减。其次,50余年来洞庭湖年水位平均水位和最低

水位均呈上升趋势,月水位主要体现为1一3月为上升趋势。三

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位比运行前在下半年有所下降,其中

7,10,11月最为显著。其原因可归结为降水量减少、荆江河段冲

刷作用改变水位-流量关系以及三峡蓄水导致出库流量减少等。

近30年来洞庭湖草洲持续扩张,面积增加明显,主要是由于区域

泥沙游积和洞庭湖水位快速下降导致淹水时间减少引起的。湖泊

容积和湖泊面积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与泥沙游积存在负相关

性退田还湖工程可显著增加湖容,但效果没有预期显著。在此基

础上,通过分析在降水、径流及其它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水

面面积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流域内降水的减少是影响水面面

积缩减的主要气候因子之一,由于洞庭湖长期处于淤积状态,短

时间内达不到理想效果。

从三峡库区的多种要素来看,三峡库区降水充沛,平均年降水

量达1120mm,时空分布不均,自西向东呈两边多,中间少的

分布格局,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这6个月的降水量

可占全年的70%以上,并常出现暴雨;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

16.3~18.2℃,由于受地形和长江水域的影响,长江沿江河谷气温

比周围地区高,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八月,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

月,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四季中,春、秋和冬

季的季平均气温近年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夏季平

均气温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普遍较大,

其变化范围在70%~80%。春季是季节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的季

节,冬季是库区平均相对湿度地域差异最大的季节,总体上地域

分布呈库东库西偏大,库中偏小的分布格局;库区年日照时数少,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仅有1200~1600h。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

的分布特点,且东西差异大;库区年日照时数少,大部分地区年

日照时数仅有1200~1600h。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且东西差异大。然而,尽管三峡库区已建有一定数量的气象、水

文观测站,但多数站点的观测项目仅限于气温、降水等常规气象

要素方面,对雷暴日等非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相对较少。因

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三峡库区的气象要素监测站网,并继续加强

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监测。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气候

模式的细化建设及改进与完善,以期更能够全面反映河道型水库

的区域气候效应机制。

2.三峡工程的利弊分析

文档评论(0)

184****94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