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孙犁《葛覃》阅读练习及答案.pdfVIP

文学类文本孙犁《葛覃》阅读练习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葛覃

孙犁【注】

他名叫葛覃。我记得这两个字出自《诗经》,题作“葛覃”的这几

段诗,是古代民歌,也很好读。

我们认识的时候,还都是青年,他比我还要小些,不过十七八岁。

人虽然矮小些,却长得结实精神,一双大眼,异常深沉。他的家乡是

哪里,我没有详细问过,只知道他是南方人,是江浙一带的中学生。

为了参加抗日,先到延安,一九三九年春天,又从延安爬山涉水来到

晋察冀边区。我们见面时,他是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的学生。

一九四一年,边区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我们一同参加了成立大会,

他已经写了不少抗日的诗歌,他的作品富于青春热情和抗争精神,很

多人能够背诵。

后来听说葛覃到了冀中区,后来又听说他到了白洋淀。那个时候,

冀中区斗争特别激烈残酷,我们的大部队,已经撤离,地方武装也转

入地下,原来在那里的文艺工作者,也转移到山里来了,而葛覃却奔

赴那里去了。

我心里想,这位青年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很明显,一定是向往那里

的火热斗争,或者也向往那里的水乡景色,因为他来自江南。

山川阻隔,敌人封锁,从此就得不到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的生死,

我就渐渐把他忘记了。

日本投降以后,我回到了冀中,也曾经到过白洋淀,但没有听到他

的消息,也没有想到探寻他的下落。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我到了天津,

才从文艺学院另一位同学那里知道葛覃还在白洋淀。那位同学说:

“他一直在那里下乡,也可以说在那里落户了。他的下乡,可以说

是全心全意的了吧!”

进城以后,大家关心、注意的是那些显赫的人物和事件,报纸刊出

的或电台广播的消息是谁当了部长,谁当了主任,谁写了名著,谁得

到了外国人的赞扬…作家们还是下乡,有时上边轰着下去一阵,乡下

炕席未暖,又浮上来了。葛覃下乡虽然彻底,一下十几年,一竿子扎

到底,但他并没有因此出名,也没有人表扬他,因为他没有作品,一

首诗也没有发表过。他到底在干什么呀,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

此,我就跟着剧团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住在淀边一个村庄。行前,

文艺学院那位同学告诉我,葛覃就是在这个村庄教小学。

到那里的第二天早晨,我就去找葛覃,小学在村庄的南头,面对水

淀。校舍很宽敞,现在正是麦收季节,校门前的大操场,已经变成了

打麦场。到学校一问,现在放假,葛老师到区上开会去了。有一次,

看到一个农民穿戴的中年人,从学校出来,手里提了一个木水桶,上

到淀边的船上,用一根竹竿,慢慢把船划到水深处,悠然自得,旁若

无人。然后打了一桶水,又划回来,望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表情,提

着水桶到学校去了。我看这个人的身影,有些像葛覃,就赶快跟了进

去。我喊了一声:

“葛覃!”

我随他走进屋里,这是他的厨房兼备课室,饭桌上零散地放着一些

书籍报纸,书架上也放着一些碗筷,瓶罐。我看着他做熟了饭——一

碗青菜汤;又看着他吃完了——饭把一个玉米面饼子,泡在热汤里。

在这种气氛下,我也没有多谈,只是翻看他桌上的书报,临走向他借

了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拿回住处去看。

在村里,我问过村干部。他们说葛老师初来时,敌人正在疯狂烧杀,

水淀的水都叫血染红了,他坚持下来了。人很老实,人缘也好。在村

里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学生,也没有数了。

去年,有一位白洋淀的业余作者到天津来,我又问起葛覃的生活。

他说:“究竟为什么,一个人甘心老死异乡?除去到区县开会,连保

定这个城市也不愿去一趟。认识的老同志又很多,飞黄腾达的也不少,

为什么也从不去联络呢?过去好写诗,为什么现在一首也不写呢?这

就使人不明白了。”

我说:“因为你是一个作家,所以才想得这样多。我在那个村庄的

时候,农民就没有这些想法。他们早把葛老师看成是本乡本土的人了。

他不愿再写诗,可能是觉得写诗没有什么用,是茶余酒后的玩艺儿。

他一字一句地教学生读书,琅琅的书声,就像春天的雨水,滴落在地

下,能生菽粟,于人生有实际好处。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士,他

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他的行为,是符合他参加革命时的初衷的。

白洋淀的那个小村庄,不会忘记他,

文档评论(0)

172****7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