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6篇).pdf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6篇).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

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

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的基础

上展开学习的,属于按比例分配的内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名称,

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易把解

决问题变成套用方法。二是如果引入,学生易问什么是比例?,这样,

在学生刚引入比的概念时,又要去区分比例是什么?而忽视了比的概

念,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多角度思考,用比的

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

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

中,我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

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探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圆片若干

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

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通过

汇报交流确定按两个班的人数比,也就是3:2分配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

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

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给人数不同的两个班分橘子,

怎样分合理,来引入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

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

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部分

内容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如何按3:2分配。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第二层是解决如何将具体个数按比例分配。这个层次的教学我是

这样处理的:

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30个20个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

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

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

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这些问题能满

足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

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

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是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正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

文档评论(0)

177****94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