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pdfVIP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

《最大的麦穗》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篇带有深刻哲理的文章,

都讲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六年级六年级下册语文第

16课《最大的麦穗》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课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

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

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

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

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

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

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

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

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

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

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

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

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

是实实在在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最大的麦穗》一文,深深感悟到了“所有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原文--第2页

都要从实际入手,切忌生搬硬套。”“固定的教学模式最终只能导致

作茧自缚。”这些观点的真正含义。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带有深刻哲理的文章,老师的说教讲解分

析,学生定会索然无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火花,与

自己的现实相结合,从而理解其中的“真理”,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上课前我从网上研读了特级教师孙剑锋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

的课堂实录,为课堂上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精辟的分析,教师良

好的自我展示及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真正共鸣而赞叹不已。于是将孙老

师的课堂教学程序纳入了自己的教案,期盼着自己的课堂能一样的精

彩纷呈。

课堂上,我套用着孙老师的教学程序,首先让学生展示了他们美

妙的读书声,再效仿了孙老师的评价语褒奖了他们一番,接着便放手

让他们作批注,准备交流阅读的感受。可是正当我为教学程序进行得

流畅而沾沾自喜时,学生却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

知从何说起。个别同学的发言也只是摘读课文中的句子,不能联系实

际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沉默。最后我只好自己出

来打圆场,草草收尾。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教师该

如何面对这种沉默?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沉溺于预先的

教学程序,不能采取实际的应对措施;另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了学生

思维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定势作用非常

大,思维不够开阔,对老师的问题感到茫然,所以陷入“沉默”。

文档评论(0)

139****67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