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pdf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

文)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论辩技巧

杨智灵

孟轲(前390-前305),人称“亚圣”,是孔子孙孔伋的学生,

人们尊称他为圣人,不敢以“辩士”语之,实际上他善于言辩,善于

论战,他能在复杂的论辩中,纵横捭阖,往往置对手于理屈辞穷之境,

而自己则始终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方面源于

他的游说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性;另一方更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浩然之

气”,对于“仁政”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寡人之于国也》记载的

就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下面我们就从中来品味一

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避实就虚,以抒己见。

文章的开头,对话是由梁惠王的疑惑而引起的。梁惠王自以为对

国家的治理已十分“尽心”,他的“尽心”,具体表现在“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尽管邻国之政不及

他如此“用心”,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梁惠王是有野心的,他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措施,

是渴望能借此增加兵员,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实施其问鼎于天下的

政治目的。其统治理念的核心是“霸道”。这显然和孟子的思想不吻

合,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王道”,“性善”是实;其余观点皆属细枝

末节,是虚。论辩的核心是不能变的,因此,对方的话题不在二者范围之

内,对孟子来说便是“虚”。如何将虚过渡到实,孟子自有其语言上的太

极推手。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疑问,而是“请以战喻”,将话

语权牢牢的把持在自己手中,巧妙机智掌握的话题的主导权,即回答

了“民不加多”的疑问,更是从中引出了自己关于“王道”的观点。

这种话题转换艺术使得孟子能够在论辩之中反守为攻,转败为胜。清人

刘熙载曾称赞说:“孟子之文,百变而不离其宗,然此亦诸子所同。

其度越诸子处,乃在析义至精,不惟用法至密也”可谓中肯之论。

二深谙对手,巧妙设喻。

孟子深谙其人,“王好战”的快人快语,一下就点中梁惠王的要

害之处,揭露出他所谓的“移民移粟”的虚假性。“请以战喻”,孟

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而是以梁惠王熟悉的战

事设喻。显然,孟子所设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之喻的内涵十分

丰富,它不仅是孟子有意设置的一个圈套,诱使梁惠王不自觉地钻进

去,从而以子之矛攻之盾,而且还寄托了特殊的寓意。那就是梁惠王

所谓的“尽心”与“邻国之政”的不“用心”,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

别,只是形式上和数目上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暗示了“民不加多”的

根本原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就是一种必然了。那么,如何

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便牵着梁惠王的“牛鼻子”,顺着自己思

维的轨迹,一路走得快步如风。

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孟子为了申述宣扬自己的观点,常常采用设问的方式。在一问一

答中,选择时机,直指要害,最后单刀直入,直至制服对方

孟子“请以战喻”,大大的吸引了梁惠王的注意力,可想见梁惠

王此时全神贯注,意兴盎然地期待着孟子的下文的样子,而孟子提出

问题却非常简单“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梁惠王轻松答出两者

并无实质区别,“是亦走也”。此时的梁惠王自然沾沾自喜,以孟子

大贤之才,提出的问题如此低级,自然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孟子乘着梁惠王高兴自满,警惕感降低之余,却掷地有声的提出“王

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又回到话题的开始,指出梁惠王

与邻国之王并没有本质不同,当头一棒,自然使其警醒,从而激发其

寻找真正治国之道的欲望,也就为其接收孟子的仁政思想铺平了道路。

孟子对梁惠王情绪的步步善诱,精确把握让人叹为观止,如果孟子不

选择有利时机,也不因势利导,而是直言相劝,梁惠王不一定愉快地

接受他的谏议。故而清人赵襄周在《孟子文评》中评析孟子:“凭他

天下事,到极难处,千万人变色却步,无所措手,一经圣贤面前,直

如俯地拾芥,毫不费力,又如拉朽摧枯,无一处不迎刃而解。”

四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说起“王道”,论及“仁政”,孟子更是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先说“王道之始”,那就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国家是由一

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说及国政,自然要从个人的生活质量谈起。人

的一生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两极,也就是“生”和“死”了。

能使生的人无憾,活出生命的滋味;能使死的人也无憾,死得其所,

这无疑是站在对人终极关怀的高度,充分显

文档评论(0)

155****7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