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pdf

2025年全国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全国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

20xx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

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庄,所到之处,聊起天来,人们都不由

自主地会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老农民,

下至正在面临着孩子上学问题的三十来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会关心

教育、关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层老百姓中,已经成为至

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数日的调查中,乡亲们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们

的教育经历谈了很多,笔者发现,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关。笔者的村

庄里有一所小学,因为地处中原,我们就称呼她为“XX小学”吧。

不同年代的人谈起中村小学,就构成了XX小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笔者就以中村小学为原点,勾勒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村小的兴盛:从能上初小到义务教育普及

老人们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能够上几年学的人,少之又少。解放

前中村没有学校,只是一家私塾,老先生带几个孩子,老师地位也不

高,普遍流行的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学的内容也多是《三

字经》、《百家姓》等。家长们的期望,大多是认得几个字,不当“睁

眼瞎”就行,读书做秀才,毕竟只是绝少数人的事情,那都是天上文

曲星下凡,哪里是平头老百姓能想的?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办起了小学,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里,后来

又专门新修了学校,这就是中村小学。适龄的、超龄的孩子基本上都

能够进学校门了。生于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数都能够上完“初小”

[1],因为学校就在村里面,方便得很。但是,由于物质贫乏生活贫

困、兄弟姐妹多负担重,学生们大多要完成繁重的劳动后,在听到上

课铃时才跑着进学校。很少人能够读“高小”,因为高小在村外的乡

镇,要带着粮食,又无法兼顾家里的劳动,所以家长也就不让上了。

我父亲常常会说起,他作为家里的长男,没有能够读高小,早早地在

生产队里劳动了。他很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被爷爷看见了,

就会被训斥“还点着灯,不费油吗?!快点儿灭了!”。虽然只是读了

初小,父辈们基本上都能识文断字,很多人还保持了阅读、记事的习

惯。同时,也让父辈有了强烈的供养儿女们读书的愿望,也为XX小

学的兴盛提供了心理条件。

XX小学兴盛于1980-1990年代。1984年中村筹办了初中,兴建了新

校区,小学和初中在一个校园里。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入学读书的。新

入职的老师多,从外面也调了老师来。老师们大多认真负责,至今我

还记得年轻的班主任如何教我们保护眼睛,如何要求我们写日记。这

一时期,XX适龄儿童都读完了小学,读到了初中。上学时节,学生

们三三两两地从各条胡同走向学校;放学时节,学生们从大门口三五

成群地又走向各条胡同,恰如村庄里新鲜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动,使得

村庄充满了生机。

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1961年中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考入了

名牌大学——XX大学。此后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XX唯一的大学生。

1980年代中村出过四个中专生。1990年代,我同村的同学中,三个

读了中专,两个读了大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以为,上小学就是

要上自己村里的学校。

二、何以衰落:村小逐步空心化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六十年来,我家乡的教育经历了大发展之后,如

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大问题。直观地呈现为县城小学的超大

班额,村庄小学的逐步衰落。孩子越来越少,老师没有精神去教,在

现有的情况之下,学校也不可能再补充新的教师。记得梁鸿在《中国

在XX》中写道,XX学校变成了“养猪场”。而我原本以为,中村作为

一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两千多人口的村庄,一个不仅有小学且有初

中的学校,生源不会流失那么严重。几十年来,一年级新生都稳定在

五十人左右。然而,2013、2014年,连续两年招生都少于10人。孩

子们大多数都去了县城上小学。XX小学的衰落状态,已经是每个关

心着它的人不可否认的了。其结果,一方面是县市的大班额,小学生

常常一个班超过百人,三个孩子一张桌,老师都要带着麦克上课。老

师很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秩序上,孩子们时常有的孩子一个学期也

没有机会回答一次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庄小学的了无生气。

对于我所提出的“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的问题,家长们、

乡亲们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认为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想让孩子到县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师资问题”。一是觉得老

师没有责任心,“不办事”,教得“不中”。XX小学现有8名老师,除

了两名幼师毕业的老师外,其余6名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

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他们的背景,其中有

文档评论(0)

过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