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专题2 读学术名著,晓中国社会——《乡土中国》.pdf

第5部分 专题2 读学术名著,晓中国社会——《乡土中国》.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乡土中国》

读学术名著,晓中国社会——《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文化著作。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增进对民族文化心理的认识,反思乡土文化的现

代意义和历史局限,学习学术论著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培养探索创新意识,提

高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梳理思路结构,理解核心概念,把握基本观点,品读语言风格,是《乡土中

国》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学术论著类整本书阅读的通则。学术著作往往以核

心概念为基础构建论述体系,表达研究者思考探索的成果。因此,《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应学会梳理全书的结构体系,解释书中的核心概念;在理解作者基

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赏析语言特色。

我们在高三复习它,首先要温习原著,保证从整体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识记、

理解和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题型,对文本进行分解细化,由整入散,

保证能从细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赏析、探究和表达等。

一、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

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

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

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

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主要著

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

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

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二、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乡

村社会学”课程的讲义内容整理结集而成的。

三、写作目的

《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乡

村社会学”这个讲台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四、内容简介

1.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的内容具体地说是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

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包括14篇

论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

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

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而形成的聚居,由

于聚居,便会有群体间“熟悉”的关系;这种“熟悉”再联结血缘和地缘等因素,乡

土社会的结构才会是“差序格局”;因为“熟悉”和“差序格局”,所以维持乡土社会

结构的就必然是“礼治秩序”乡土社会的本色;——经验性社会决定乡土社会的变

迁是很缓慢的。

2.各篇简介

第一篇《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

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

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展现了

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

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

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

第二篇《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

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

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

同时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

第四篇《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

局作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同心圆波纹式)

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

第五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

体系中最大的特点——私。

第六篇《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

则及功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

第七篇《男女有别》: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

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