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共进的时代意蕴.pdfVIP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共进的时代意蕴.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共进的

时代意蕴

摘要饱含历史积淀孕育而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凝聚

了民族智慧与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和活力源泉。在中

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以其开放包容的

理论特质,在中华大地上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融合。二者的融合为中国的现代

化指明了方向,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使中华民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

文化激荡中屹立昂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在西方的土地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如今在中国广袤的疆土之上被冠上中国

化的名义,指导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来的马

克思主义遇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马

克思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

上,受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有诸多不同。那么二者注定在相遇融

合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传统思维和现实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要以融合

[4]

弱差异,实现融合共进,则是要求二者均为富有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特质的理论。

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融合,不是一味地消除差异,泯灭

特性,而是在寻找共性的基础上,实现彼此差异的学习互鉴、审视自省。也就是

说,二者的融合既不是简单的拼接堆砌,也不是浅层的糅合,而是触及理论根本

特质的一次深入交流。

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都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增添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

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融合,不仅将“中国基因”注入马克思主义以彰显时代风格,

而且也散发着时代转变传统文化的魅力。二者的相互作用、耦合和相互学习明确

界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实践取向和价值一致性。

1.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焕发时代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有序传承构成了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底气

和自信。这种底气和信任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仰。不可否认

的是,在传统文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不恰当的部分会表现出负面反应。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以科学辩证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不

仅是一种理论层次的解释和指导,而且是应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

意蕴的挖掘与探索。在传统文化危机期间,中国人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并最终找到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传统文化作为基石,马克思主义作为

文化变革的指南,使传统文化在滚滚历史潮流中更具魅力。

2.马克思主义以传统文化为基彰显时代风采

为什么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至今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影响人类命

运的理论?马克斯·恩格斯提出的理想今天也变得更加清晰和催人奋进。答案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悠悠道路中,跃然眼前——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几十年间,以其固有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在中华大地上蔓延传播。在此之间,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展现,正是二者这种内

在契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成长和发展,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不断彰显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风采。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基础上,马克思主义

才能实现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味道、中国灵魂,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

国智慧的强大支撑力量。

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无论是民族自信,亦或者是理论自信,其根源都来自于文化自信。“中国特

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基于一定历史条件建构起来的,在其形成发展的历程中,

并不会随着时代、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反而以其包罗万象、要素齐全、品格鲜明

的理论特质逐渐构筑起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社会科学体系,这种独具鲜明理论品格

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同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相生相伴的”。构建中国

[4]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离不开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相携、离不开民族性与时代

性的统一、更是需要在传承与创新的批判进步中实现。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处处透着必然,既是传统文化立足当代、

实现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实现理论创新的历史必然

前提。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既

文档评论(0)

150****08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