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知识总结与习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VIP

《石钟山记》知识总结与习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知识总结与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理解其求实探究精神,体会作品创作的背景;

2.背诵课文,掌握“适”“固”“绝”“向”识”“殆”“鼓”“鸣”等文言字词及文言

现象。

3.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感受作者所阐发的

“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

学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苏轼生平、思想,学习其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

臆断的态度;

2.学习掌握本文叙述、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文学常识储备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②文学成就:散文——“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歌

——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

弊政。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一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

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倒行逆施,竭力主张保留新法

的合理内容。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

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实地考察和因事阐发。《石钟山记》就是在深入调查后总

结的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关于石钟山: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

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

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

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

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

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

4.逸闻趣事:苏东坡去拜望王安石,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

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菊花生长于秋天,独耐风霜,即

使老来枯憔,也是留香枝头,绝不落瓣的!提笔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

吟。

后来,苏东坡遭贬到任黄州。时值秋季,一日,大风过后,苏东坡到花园赏菊,不禁目

瞪瞪口口呆呆::眼眼前前黄花黄花纷纷凋纷纷凋落落,,果真果真是是满地满地铺铺金金。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

是自己错了。

“苏轼黄州菊花误”的故事,可以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文本研读

1.下列句中的停顿必须注意:

(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然/是说也(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4)舟回/至两山间

2.读课文第二段,夜游石钟山,作者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绘形——如猛兽奇鬼摹声——磔磔、咳且笑、噌吰绘态——心动、大恐

作用: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烘托亲身探寻之不易,为下文抒发感慨、卒章显志蓄势。

3.第二段中作者突出描写的是声音,思考这些声音是从何而来的?苏轼对此有何感受?请从

文中找出语句加以分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

应,如乐作焉。——水石相搏发声

“心动欲还”“徐而察之”“笑谓迈”。

4.筛选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并指出各段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第一自然段:(记叙、议论)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

第二自然段:(记叙、描写)记游石钟山。

第三自然段:(议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

5.文章写作思路。明线:游因(读书质疑)——游历(游石钟山察疑)——游感(释疑有感)

暗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抒发感想

6.文章写作特色

⑴卒章显志的写法,因事说理;⑵叙述、议论、描写相结合。

课文是怎样处理议论、记述、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课文将记叙描写与议论巧妙交叉,有机糅合。第一自然段摆出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是

叙述;而作者对此提出疑问及其理由,是议论。这段是夹叙夹议。第二自然段写游历、探险,

主要

文档评论(0)

159****3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