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与中国文化传统.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汪曾祺与中国文化传统

汪曾祺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他的魅力肯定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新时期文学曾经风行过多少大红大紫的作家,

但很快烟消云散,汪曾祺生前文学地位不高,连北京市作协副主席都

不是,但他去世20年后,作品依然被人提及。当年比他地位高比他红

的作家的作品很少有人提及,而汪曾祺的作品却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

的推移,越来越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汪曾祺的魅力何在?为什么经久不衰反而“包浆”玉润如珠呢?

很多人把汪曾祺的魅力归结于传统文化的浸润,我的一篇文章被

《文汇报》发表时,编辑起了一个颇为煽情的题目:《在汪曾祺的光

辉里,有我们对传统的迷恋》,是的,我们是迷恋传统,但汪曾祺不

是传统的代名词,汪曾祺的文学宝库里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

更不是传统文学的翻版。

汪曾祺文学的“传统”容易被守成主义当作对新文学、新思潮攻

讦的武器,而一些在建国后成长起来或者被充分认可的作家对汪曾祺

又有几分的“不屑”,李建军在谈论汪曾祺与孙犁的那篇《孙犁何如

汪曾祺》(《文学自由谈》2016年4期)文章里,隐隐地说到了这一

点。

汪曾祺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把汪曾祺简单归结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说汪曾祺弘扬了传

统文化,是只见其表不见内核的浅薄之见。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媒体

的网络时代,汪曾祺能够历经时间的淘洗而依然释放出迷人的光辉,

不只是简单的“传统”二字能够涵括的。

汪曾祺是在传统的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但汪曾祺同时又是现

代文学、外来文学、民间文学多种文化传统的丰饶的土壤里成长的,

可以说汪曾祺是多种文化传统拼图的产物,是新旧、中外、古今文化

交锋、交融之间的一个奇妙的结晶体。

虽然一般将汪曾祺视为当代作家,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也

没有关于汪曾祺的论述,但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汪曾祺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或者说汪曾祺是深受现代文学传统浸润的。

王彬彬教授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一文中,详细研究《羊

舍一夕》中鲁迅《野草》风格对汪曾祺小说的影响,颇有新意。当然,

人们更看重的是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师生关系,很多人论述汪曾祺与沈

从文的师承关系,汪曾祺自己也曾多次撰文谈论沈从文对他的影响和

教诲。毫无疑问,汪曾祺继承光大了沈从文开辟的中国小说的抒情精

神、风俗画笔法和对人性的悲悯情怀,沈从文的小说品格是汪曾祺小

说创作的基石,沈从文之于汪曾祺,当然是一种传统。

不仅沈从文,还有废名,对于汪曾祺也是传统。虽然在今天看来,

废名和汪曾祺基本属于同时代人,但早出道的废名对于汪曾祺的影响

不亚于沈从文的直接教导,汪曾祺在为废名小说选集写的序言《万寿

山丁丁响》中写道:“因为我曾经很喜欢废名的小说,并且受过他的

影响。但是我把废名的小说反复看了几遍,就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

笔,我对废名的小说并没有真的看懂。”“曾经很喜欢”,“受过他

的影响”,这是汪曾祺的肺腑之言,而“曾经”、“受过”都表明是

一种“过去时”,也就是说,因为“喜欢”,废名已经自然融到汪曾

祺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潜在的参照。美国文艺理论学家、文学史家布

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书里,说到文学史上的作品,“不是前人光

辉照亮后人,而是后人的光辉照亮前人”,当年废名的小说可能一下

子洞开了汪曾祺心中的诗情和禅意,而如今汪曾祺的光辉却照亮了废

名在文学史上被遗忘的篇目,废名那些深藏在黑暗之中的作品因为汪

曾祺的光而变得明亮。因为汪曾祺,废名也成为现代文学的一种传统。

当年汪曾祺为废名作序时,感慨“废名的价值的被认识,他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的被肯定,恐怕还得再过二十年”,这篇写于

1996年的文字如今已经过去了21年,废名的价值也在逐渐被人们认

识。

今年,徐星霞出版了《京派的传承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

在这本专著中,徐星霞认为汪曾祺是“最后一个京派文人”,对汪曾

祺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维度。这个维度本身其实也说明汪曾祺的文学传

统史和现代文学是密不可分的。北京大学吴晓东教授对此书的评价也

是道出了汪曾祺与现代文学的渊源,他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这些

年来也大体上形成了“后期京派”的一个研究热点,所谓“后期京

派”,尤其意指四十年代战后以复刊的《文学杂志》为中心所维系的

“学院派”文学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既包括前期京派的沈从文、朱光

潜、废名、李健吾、林徽因、凌叔华、梁宗岱、李长之等,也包括作

为后起之秀的萧乾、芦焚(师陀)、田涛、袁可嘉、穆旦等

文档评论(0)

180****7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