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案例.pdf

2022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案例

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表上,而必须体现在教学实

施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

关注重点,分析难点。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

上册语文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案例1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

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

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

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

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

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

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

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

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

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

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

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一)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

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

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

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

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神、自己的父亲宙斯

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

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

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

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

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人间是受尊重

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

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

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于

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

“还要贵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这次他变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

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

才问,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当头一盆冷水。三问三答,赫耳墨斯

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

敢自以为了不起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请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变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

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

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谦虚,有真才实学)。

(五)板书设计(略)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案例2

一、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

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

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

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

悲哀。

二、作者介绍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今北京)。元代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

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著

文档评论(0)

181****59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