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民族精神:重建唯物史观的视角.pdf

解析民族精神:重建唯物史观的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民族精神:重建唯物史观的视角

借鉴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视角,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的立场解析民族精神。在学理逻辑上分析民族精神具备的稳定内核,论证了民

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具有生存空间,而且更应当成为主流价值。前者是民族

精神得以传承的逻辑前提,后者是对价值取向多元化时代的回应。

标签:民族精神;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社会进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个

直接反映就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那么,民族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坚

持与发扬民族精神是否仅是政治的矜持?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价

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下发挥着而且应当发挥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本性必

然要求从教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所以,无论是从受教者还是从学术

研究的角度来看,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民族精神是合理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本性意味教师具有制度性与感召性的话语权。前者基于

教师的知识权威与制度设计而天然存在,后者是基于教育目的与师者良知应然存

在。“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

的权威也随之消失”[1]70。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是感召性的话语权。但是,纵

观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现状,感召性话语权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究其原因

是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生活世界。

远离生活世界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宣传与教唆。民族精神虽

有权威的表述,①但如果无法回应当下的价值冲突、无法在生活世界中发现民族

精神的基因,那么民族精神将失去大学课堂这个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

一、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生活与哈贝马斯的反思

(一)坚持唯物史观须直面生活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重拾人的生活现实。“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

命的个人的存在”[2]11。摒弃了上帝与绝对精神,历史的前提是鲜活的个人,从

从事生产的人开始,“而生产本身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2]12。所以,

作为解释人类历史的理论必然要直面生活世界。那么,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与方

法必然要求思政从教者不能停留于教材、讲话精神与文本报告。

“生活世界”作为哲学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经哈贝马斯等人的努力,整个

理论体系才日趋完整。生活世界是指“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总

是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3]139。哈贝马斯运用“交往行动理

论”来研究“生活世界”,认为生活世界就是人们交往行动的空间,“他们本身作为

阐释者凭借语言行为而属于生活世界”[4]72。哈贝马斯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

以交往理论为中轴重建生活世界。

(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

基于非教条主义的理论反思与批判,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重建。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论述是解释社会变

迁的经典理论,一般可概括为“唯生产力论”或“经济决定论”。但哈贝马斯不同意

这种简单直线型的解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所

研究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是同历史唯物主义相适应的局部理论”[5]104。哈

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崇拜”以及毫无反思的历史客观主义持批判

态度。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是能自我反思的能够进化的理论,“我不能把历

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启迪学,而看作理论,即看作一种社会进化论”[5]104。

哈贝马斯自认为马克思的逻辑忽视了劳动与人类相互作用(交往)的差别。

前者是工具性活动,集中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代表着其基本的性质;后者是

交往活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是其典型。哈贝马斯始终认为,通

过理性地重建交往活动,不仅可以改变社会的异化,还能实现社会的创新性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将“交往”作为社会进化(变

革)的关键性力量表明其已经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但是,哈

贝马斯对法典化、教条化唯物史观的批判以及提出社会进化的分析视角是值得借

鉴的。

二、民族精神的解读与生活世界

(一)民族精神的两种解读方式

1.历史与时代的界说

这种解读方式最具有唯物史观的特点,充分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哲学观。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主题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民族精神及其

内核可以从历史主

文档评论(0)

151****7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