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通用30篇).pdf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通用30篇).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通用30篇)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篇

1

中国人傍“土”为生,“乡土中国”更是极其生动的囊括了当今的中国。

费孝通先生说,“土”并不是个贬义词。中国人的最根源便是靠着一方土

地生活,“土气”也从而扎根在了心里。

我并不是农民出生,但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这“农民”这一阶级的人。农民

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的特色。就像西方国家很难意会到那些拿着锄头

的人,身上有着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和平年代还

是革命时期,中国的血脉大多还是流淌在农民的骨子里。

我所认为的“乡土”,是个别具风味的词,这让我联想到艾青的《我爱这

土地》。“乡土”既是中国的土地,也是中国的风味;既是物,也是情。中国

大半辈子都在土里扎根,也是这一方土地孕育了一方人情。在农村里的乡土

情,能把几户原本互不相干的人家串起来。毕竟村子就那么大,农民的性子永

远比不得商人的弯弯绕绕。

当今时代的发展,农村也逐渐成了城市的修饰。我常听人拿农村人和城里

人做对比,比没两下话语中的嘲讽之意毫不掩饰。城里人有作为,城里的孩子

学习成绩好,城里人有教养……但殊不知中国人本就是农村出身的。农村人心

思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农村的孩子勤劳能干,身子板硬。其实没有聪愚之

分,只是较比的方面不同罢了。反观人情世故,中国人骨子里原有的热情好

客,却被城市的忙碌扫得一干二净了。我不认为应该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土

气”这个词,同样觉得农村和城市应该是平等的。

总的来说,中国人是含蓄的,是有秩序的,是有“礼”的。这本书以浅入

深出的方式将中国社会剖解出来,且又富有生活气。既是通俗易懂,又值得一

读。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篇2

早就听说费孝通老师的这本书,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拜读,近期抓紧时间终

于看完了。一本关于社会学的著作,在里面融入了质性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探索方法,通过对比现代经济下西方的团体格局和乡土经济下中国的差序格

局,引出中国情境下的关系社会的缘起等,更深层次解释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

现象,受益匪浅。里面有很多喜欢的语句和思想,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几

段话:

1.中西社会结构的不同: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

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

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

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

定相同的。

2.中西社会关系的理解: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

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乡土社会

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

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而西方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

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

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改变。

3.最欣赏的恋爱观: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

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

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

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

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篇3

某天,我得到一本书。

封面是庄严而古朴的红,历史将它装点得如此沉重,时代和乡土的气息萦

绕着它,让它显得那样严肃,我有点望而却步。

扉页间却传来阵阵的邀请声,是沙哑的乡音,是热情的方言……封面上的

费孝通先生微笑着,那似乎也是一种诚挚的呼唤。

《乡土中国》——它邀请我去重新了解一个我所谓熟悉的社会,而我,欣

然前往。

我本是农村的孩子,但却生活在城市。记忆中的乡村,只剩下时间潦草勾

勒的几笔,勉强留存下了一些浅淡的痕迹。

《血缘与地缘》——它将我尘封的记忆唤醒,那个热闹的熟人社会在我的

脑海中生动起来。费孝通先生的语言十分专业,对于我来说不免有些障碍,但

又恰恰给了我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像文中作者写到的他的女儿一样,我也

在“籍贯”上填写那个其实并不怎么熟悉的地方,我从未细想过这个问题,更

从未将其与“血缘”挂钩。作者逻辑分明的论证,公式化的语言,却弥漫出一

文档评论(0)

188****7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