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鲁教版--第1页
21
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手工业
进步的表现;商业繁荣的表现、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
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
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
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三、教学资源:
课本相关插图、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
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
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
展与“闭关锁国”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89,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5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鲁教版--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鲁教版--第2页
21
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
方面内容:
(1)农业的发展。学生思考: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高
产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材料:讲述这些农作物引入、推广
的过程,说明这些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广的意义。(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
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引导学
生分析粮食产物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
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
供更多的原料。
(2)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
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
些方面?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
教师投影《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引导学生观察其花纹、色彩,让学生对当时
棉纺织水平有一个直观印象。
学生活动与探究:P118页“动脑筋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思考
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
师问:“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说明了什么?生答。(使学生认识到清代丝织业
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发展)。师投影《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并介绍,让学生感知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年上海市初中二模英语卷】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英语及答案.pdf
- 做少儿艺术培训策划方案(精选4篇).pdf
-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修》习题答案】第三章.pdf
- 【★★】2023-2024学年秋季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第3章《3.2熔化和凝固》.pdf
- Python数据分析考试试题.pdf
- 体育史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43976.pdf
- 《光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 2022北京东城区中考一分一段表中考成绩排名.pdf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11 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pdf
- 500字告别童年的作文(通用8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