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时认证.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续教育学时认证

第一篇:继续教育学时认证

(一)参加由市人社局举办的公共科目必修课程培训的,考试合

格者凭《宿迁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合格证》,每门科目计72学时。

(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各

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凭相关文件和

有关证书,每项计40学时。

(三)参加由市人社局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

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四)参加有关培训、进修、研修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凭举办

单位发放的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等相关证明材

料,全脱产培训每天计6学时,半脱产培训每天计3学时。

(五)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计100

学时,分两年登记。未毕业,但单科结业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

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

成绩等),每科计10学时。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凭准考

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每通过一门考试计15学时。

(六)参加经所在单位认可的业务考察、专题调研,需递交考察

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

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计6学时。

(七)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需递交参加讲座、会议

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2

学时;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0学时;省级区

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8学时;市级区域性学术

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6学时。

(八)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

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

万字计10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40学

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3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

(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30学时;市级学术刊

物每篇计20学时。

(九)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

人每项计40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

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20学时。

(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

学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

计50学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40

学时。

(十一)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

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5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

定3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

5名每人每年认定4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

20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

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

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十二)为本专业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

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

时。

(十三)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每年50学时的标准认定本人继续

教育学时。

(十四)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举办的内部业务(岗位)培训,

每年年初须报市人社局备案,经备案后按照实际培训时间计学时。

第二篇:继续教育学时核定标准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

教育)工作,根据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部长令第25

号)和《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促

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继续教育内容分为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第四条公需科目是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政策法规、基

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科

技知识、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