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pdfVIP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重点:

训练联想力和想像力,《水调歌头》教学简案。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

们能背一两首吗?

二、检查预习

1.《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清朝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谁能介绍一下苏轼?(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演示苏轼个人资料)

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

(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2)上阕写什么?

(3)下阕写什么?

(4)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3.解决学生质疑。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2页

三、内容分析

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2.上阕写什么?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其中明月、酒、青天、“我”、风、清

影、朱阁、绮户(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下阕写什么?

明确:下阕,怀人(抒情),朱阁、绮户(实景),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明确:苏轼一生坎坷,宋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后因反对王安石变

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

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对政治上失意的人来说,难免对现实不满。不过

苏轼的心胸是旷达的,毫不悲观,结句完全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

5.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想像

月圆(天上),人圆(人间)联想

6.提供几幅形色各异的云彩图,让学生想像。

7.小结“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在唐五代时称曲子

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本来不分离,至宋代,词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2页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3页

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

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

8.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提出背诵要求。(提名试背、师生

齐背)

三、布置作业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我浮想联翩……”开头,写一篇短文。

评价:

张鸿兵(江苏通州市教科室)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凌宗伟老师在“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坛”

暨“通州市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中,借该市黄金中学初二学生为

与会者上了一堂语文观摩课: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

课堂生动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艺灵活精巧,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

赞赏。回味凌老师这堂课,其成功之处贵在一个“随”字:随学生之意、

教材之意,随机、随和;不刻意作秀,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纵导:得意于随意

为了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得词中之意,教者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学生探

索队伍中的随员角色。其引导多是随学生之意的商量、探讨,随课文之意

的设疑、设境。

课未始,课堂上便回荡起多媒体播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歌曲,气势雄浑而奔放。教者陶醉其中,随意踏歌倘徉,俯仰跟唱。学生

被感染了,不经意地融入意境,纷纷哼唱……这便是“导入”。此曲成为

贯穿课堂始终、时隐时现的“背景音乐”。教者在纵导上的“随意”,随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3页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第4页

处可见。“你们觉得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认为一是

文档评论(0)

hhhhh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