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定风波;课文解读;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御史李定等人故意歪曲苏轼的诗句,说他作诗讽刺新法,于是神宗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将苏轼打入狱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坐牢103天,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务地位低微,薪水不多,于是苏轼便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家人开荒种地以补生计,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定风波》就是诗人谪居黄州期间所作。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天,他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归途中遇雨,不巧雨具又被先回去的人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唯独苏轼从容不迫,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切又复归正常。事后,作者写此词记述了这次经历。词中所写虽然只是极平常的生活小事,却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感悟。;;感悟;15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5定风波①
[宋]苏轼
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④且徐行。竹杖芒鞋⑤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⑥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⑦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问题;①从“莫听”“谁怕”“任平生”等词语中看出诗人栉风沐雨、悠然信步的开阔胸襟与面对风雨的淡定心情;
②从“微冷”“却相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词句中,看出诗人经历风雨后的平静。;品读;带着问题品读;问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二
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面对风云变幻而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带着问题品读;问题:“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①将“谁怕?”换成
“不怕!”,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②将“任”改为“度”好不好?为什么?;①“谁怕?”是反问句式,它干净利落、掷地有声,比感叹句式“不怕!”更有力量,因此表达效果更好;
②“任”在这里是“任凭”之意,表达了一种任你风雨来袭,我自从容面对的主动而积极的态度,而“度”则表现不出积极面对的态度,其表达效果远不如“任”字。;指导朗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读出无所畏惧、从容
面对的积极态度?;诵读全词;探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这两句词写诗人经历风雨后的真切感受,表达了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积累;背诵这首词;课外背诵苏轼的另外一首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相关资料;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其在诗、词、赋、散文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在文学方面,苏轼的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且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