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仿真模拟卷
语文试题(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笔记”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的史官传统。先秦诸子散文中许多征引神话传说、轶事传闻来阐明政治主张
的论辩素材,也是笔记的源头。我们熟知的《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也有“笔
记”之意。章太炎说:“《论语》为师弟问答,乃亦略记旧闻,散为各条,编次成帙,
斯曰《论语》……亦犹古言方策,汉言尺牍,今言札记矣。”
中国历代笔记浩如烟海,体系非常庞杂。近人刘叶秋先生撰有《历代笔记概述》,
将笔记分为小说故事、历史琐闻和考据、辩证三类。前一种近似于古人所称的“说
部”“小说”。而历史琐闻类笔记,也有人视为历史笔记,有着补正史之缺的重要史料
价值。“考据、辩证类”则是比较狭义一些的学术笔记,以随笔等形式记录作者的学术
见解和思想观点。
中国古代学术笔记源远流长,两汉经注、章句训诂实已开学术笔记之先路。大体而
言,在中国古代笔记史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以大量的志怪笔记为特色,唐代笔记
以历史补逸、轶事、琐闻为大端。考辨类笔记从杂史琐记中真正分化出来,是到了宋代
的时候。学术笔记随着宋代考据与辨证之学的发展而兴起,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洪
迈的《容斋随笔》等是古代学术笔记中举足轻重的作品,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出入百
家,考辨色彩浓厚。学术笔记在元代得以继承,刘埙《隐居通议》、陶宗仪《南村辍耕
录》分别为元代初年和末年学术笔记的代表作,记叙、考证、议论兼具。明代虽有学风
空疏之讥,但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尚为可观。
清代学术笔记蔚为大观,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论及清代学术说:“大抵当时好
学之士,每人必置一‘札记册子’,每读书有心得则记之。”并且开列出顾炎武《日知
录》、阎若璩《潜邱札记》、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等“最可观者”十余种。据不完全
统计,整个清代的学术笔记有500多种。学术笔记已经成为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炎武的《日知录》、阎若璩的《潜邱札记》便开清代朴学之风。立足不同时期的清代
学术笔记,我们能够一窥清代学术的演进路途。
(摘编自杨艳秋《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古代学术笔记的传统》)
试卷第1页,共10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解析)--第2页
材料二: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谈等,今人常以“笔记”
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
所不赅。在种类多样的札记体著述中,有一种是以学术问题探讨为主要内容,可称之为
学术札记,其间多有真知灼见,是古代学术园地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
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以清代训诂学研究为例略作考察,即可知札记是
清代学者训诂研究成果常见的载体形态。清代(尤其是乾嘉两朝)是训诂学的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