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

一、起源与流派

认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而心理指的又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结果以

及各种感受,研究上述上述现象规律的学科即为心理学。认知之所以被称为高级

心理活动,是因为它动用了多种大脑功能,如知觉、注意、回忆、思考、推理、

决策……这些认知加工有些是自动化的,有些是刻意的,比如运用知识服务于工

作生活显然属于后者。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再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学术上称为:

表征。表征水平的高低往往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认知风格差异从何而来?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经验论主张“环境影响人”,学

习的过程理所应当地塑造了人的智力;柏拉图学派主张的先验论则认为:一些认

知机能如记忆力,是与生俱来的——即天赋。我们承认天赋的存在,有些人学

东西就是快。当年雷军用一年半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学分,1992年在中国

还没通网的时候他就开始当黑客了,这履历确实不能单用“学习努力”来解释。

我们现在知道,个人素质和后天学习都很重要,但对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弄清其怎样发挥作用,还是要诉诸科学实践。事实上,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就是

实验心理学。

1

威廉·冯特将一种工程师思维应用到了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上,认为心理状态

是由类似化学元素那样的“心理元素”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外界刺激作用于这

些元素,产生相应的意识经验,再由被试者口头描述这些经验。这种实验意在探

究心理的基本构成,但无力追究原因,或者冯特认为结构本身即原因,他的学生

铁钦纳则用“结构主义”来定义这项工作。

以现在的眼光,结构主义的最大价值是把心理现象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思辨

模式,升级为了一种实证学,为后世无数对心理模型的深度理解打下了科学的实

验基础。

2

在大西洋对岸,另一种风格的认知研究也正在被一位叫威廉·詹姆斯的美国

人建构起来。他生在一个有文学基因的家庭,兄弟亨利·詹姆斯就是一名作家,

而威廉·詹姆斯开创一个心理学流派的方式也很特别:写美文——这可以算得上

是心理学大V鼻祖了。

冯特的实验意在找到环境刺激与意识经验的对应关系,詹姆斯则对意识的运

作机理更感兴趣。在他看来,意识就像一部机器,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这部

机器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实现某种功能的结果。把心理活动看作一种功能运作,机

能主义这一学派便诞生了。

机能主义者的实用性倾向与进化论思想有不少相通之处,像约翰·杜威、爱

德华·桑代克都认为心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个适应环境体,更好生存。

相较而言,结构主义者强调对生活场景的剥离,想得到严格的“刺激—反应”

关系,必须排除“干扰项”(即控制变量);机能主义者则恰好相反,任何心理活

动都是发生在真实环境中,研究心理现象必须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才能体现客观、

完整,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

提到“刺激—反应”关系,结构主义意图探究主观心理过程,所谓的“反应”

更多靠的是受试者的口头描述,并且一项实验要么只测记忆,要么只测反应时,

试图将构成心理的要素一个个“挑出来”分析特性,但在美国这片实用主义盛行

的大陆上,自然有人不吃这一套。

3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主义,将心理活动看作在一个“黑箱”里发

生的过程,具有主观性和不可测性,用现在的话说——属于“玄学”,“正经的”

科学不应该研究这些东西,心理学只应该有一个研究对象——行为。

诸如“内省”这样的研究方法在约翰·华生这样的人看来等同于伪科学,无

法检验的东西不符合科学应有的客观精神,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毫无可信度。

华生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可还原为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这样至少能摆脱“口头

报告法”中显而易见的不严谨性——虽然这就和“认知研究”一点关系都没有

了,华生根本没兴趣知道人在“想什么”。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的最知名代表斯金纳,其对“心理活动”的看法就有所

缓和。他承认意象、心理事件的存在,但不把它们与行为研究等同起来,并且他

认为是刺激引发了心理活动,而不是心理活动指导了行为。同时他也是“强化理

论”的创始人,即给出正向刺激,受试被鼓励后就倾向于多做某事;给出负向刺

激,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