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类型及其基本样式.pdf

(精心整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类型及其基本样式.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类型及其基本样式(俞正强)

——摘自《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第12期》

经常会有老师问:练习课怎么上?练习课与复习课有什么不一样?新授课

呢?概念课与计算课有什么不同呢?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便于探讨教学

设计中的一些规律,我们把课区分为若干种不同的类型,简称课型。

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课型的分类基本上可以做如下整理:

首先是以教师的教学形式为视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等;其次是以课的知识类型为视角进行分类,可以分

为概念课、计算课、统计课、图形课、问题解决课、综合实践课等。

基于以上课型的整理,我们形成以下两点认识:

[认识一]:从讨论教学设计的需要来看,把数学课进行课型的分类是

必要的,是有意义的。课型是在实践过程中因为需要而形成的。

[认识二]:对课型的确认缺乏科学的讨论,因此,关于课的分类缺乏

共识,原本为了便于教学设计的课型分类,反而给教学设计的讨论带来额外的

干扰。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型进行梳理,并在梳理中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分

类,并对每一课型的基本样式进行讨论。这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或者让数学教师们尽快形成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有价值的。

一、数学课的基本课型:新知与复习

一般分类都会选择分类标准,标准从哪个角度选择是一个问题,通常

而言,课堂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材三大类,我们前面讨论的课型分类大体

上是从教师、教材两个视角来选择分类标准的。事实上,课堂的学习完成者是

学生,因此,课的分类应该从学生这个视角出发来讨论。

那么,从学生出发,课堂学习有哪些类型呢?我想只有两种:即“温

故”和“知新”,或者说“学”和“时习”。这两种类型用目前教师间通俗的

说法是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课型只有新授课和复习课,

那么练习课是不是不用上了?不是的。应该说练习是复习的一种样式,试卷讲

评本质上也是复习,这个问题在本文第三部分复习课的基本样式中会再作讨论。

那么,这样分类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

也很简单。孔子先生概括得十分简洁:首先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故是知新的

前提,用皮亚杰的话来说,温故是激活内在的图式,知新是用内在的图式来同

化(顺差)的过程,从温故到知新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其次是“学而时习之,不也乐乎”。强调了“学”须“时习”,才致

于“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因此,他对孔子先生

的做法应是赞赏有加了。

如果我们将孔子先生的这两个说法串起来思考,不难发现,孔子先生对学生的

学习观察是深刻的,因为深刻而简洁,学习就是知新与温故之间的不断循环往

复,形成一个乐在其中的学习环。

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的基本课型为分两种:即新授课和复习课。

下面,我们分别梳理两种课型的基本样式。

二、新授课的基本样式

数学是语言,数学是工具,数学是体操,学生们是怎么学数学的?或

者是说数学是怎么学的?探讨新授课的基本样式的前提是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

否有基本样式。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有如下定义: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从以上定义来看,数学学习应该有三种基本样式:

第一,关于定性或定量刻画的学习

第二,关于方法或理论的学习

第三,关于应用的学习

那么,这三种学习是否具有稳定特征,可以称之为样式呢?

第一,定性或定量刻画的学习

这种学习过程本质是一个概念的过程,它立足于学生生活中获得的生

活经验,经过不断的提炼、改造、形成科学数学认识,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语

言要素,其样式为:

如果将这一过程展现为一个学习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应该有如下一些基本

环节:

[环节一]:用情境或活动激活经验,形成一份可供讨论的经验型认识材料。

[环节二]:通过进一步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对经验性认识中的特征进行

明晰,使其具有科学性,形成概念。

[环节三]:通过各种练习方式强化科学认识,消除经验认识中的干扰

文档评论(0)

156****1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