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JTG/T3371-

01-2022,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

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规范》制定的背景、定位、

技术特点及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规范》解读如

下:

一、背景与作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沉管隧道建设,进入21世纪发展势

头加快,在2018年建成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目前正在建设深中通

道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沉管隧道具有横断面利

用率高、埋深浅与两岸连接灵活、易于保证施工质量等特点,已成

为现阶段跨江(河)越海通道的重要建设方案之一。为应对超大规模、

厚软基、高水压、大回淤等技术挑战,近年来我国沉管隧道在理论

方法、关键构造、施工工艺与装备、防灾救援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

果和宝贵经验。

为及时总结我国在沉管隧道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重大工程的技

术成果向行业标准转化,我部近期发布了《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发布对促进我国公路沉管隧道的

设计质量提升与建设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涵盖沉管隧道勘察设计全过程、全要素的

专项规范。

国际隧道协会(ITA)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沉管隧道和悬浮

隧道的技术调研报告》,规定了沉管结构及接头的设计要求,但在构

造细节和系数取值等方面未能全面覆盖。美国联邦公路署

(FHWA)于29年修订了《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手册》,概要性规

定了沉管隧道的技术要求。日本于22年发布了《沉管法隧道技术指

南》,规定了沉管隧道土建工程的技术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沉管法隧道设计标准》(GB/T51318-2019)仅规

定了钢筋混凝土管节的设计要求,缺少排水系统、交通工程与附属

设施等内容。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

(JTG/T3371-2022)规定了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与堰筑法四类水

下隧道的设计要求,定位于水下隧道综合性规范,概要性规定了沉

管隧道的技术要求。

通过30多年工程建设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研究,我国沉管隧道在

设计流程方面,已涵盖调查与勘测、总体设计、专项设计、施工要

求、监测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在设计理论方面,已基本采用工程

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理论;在结构安全与耐久、防水、防火等设计

方面,已形成技术标准、技术措施、关键构造等成熟先进的成果。

这些经验和成果为《规范》编制提供了案例与技术的支撑。

三、定位与技术特点

《规范》适用于以沉管法施工的新建公路水下隧道,对沉管隧

道规划及勘察设计中方法、指标、措施的应用,提出了统一系统的

技术要求。《规范》按专项设计规范的定位,在《公路水下隧道设计

规范》(JTG/T3371—2022)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沉管隧道的基本

规定、调查与勘测、材料、总体设计、管节结构、基槽、地基与基

础、回填、衔接段、分析计算、耐久性设计、管节舾装设施、路面

与排水系统、附属构造、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结构监测、风险分

析等内容。

《规范》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资料收集,全面总结了国

内外沉管隧道的技术成果及实践经验,借鉴了相关规范,统筹了技

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一)设计理念先进。《规范》贯彻了精细化设计、高质量发展

等政策要求与安全、耐久、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的理念,通过

参照引用、扩充细化、总结提升、防控示范,综合确定技术指标与

方法措施,注重可操作性,体现了现阶段沉管隧道设计的总体技术

水平。

(二)与国际接轨,引领了国内沉管隧道的发展。在建设理念、

设计理论、技术发展等方面,与现阶段的沉管隧道国际总体水平和

主流趋势接轨。结构设计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体现建养一体化的理念,提出结构监测要求,注重运营期设施配置,

在设计阶段开展风险分析、辅助方案决策;钢壳混凝土管节、节段

式管节、接头关键构造、最终接头构造型式及其工法、复合地基与

基础沉降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国际同类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建

设实践进行了创新性转化和吸收,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内容系统全面。《规范》采用“总体性能要求+专项技术

要求”的结构框架,内容涵盖勘察设计的全过程,以及土建工程、

交通工程与

文档评论(0)

131****91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