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城镇和乡村 第3节 第1课时 城镇化及其地域差异.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城镇和乡村 第3节 第1课时 城镇化及其地域差异.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一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情境探究材料一下表为江苏两次人口普查基本信息表。年份常住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数量/万人城镇化率/%20107866.04737.160.2220208474.86224.273.44材料二下图为2018年苏南五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1)城镇化过程中,江苏城镇会发生哪些变化?(2)苏南五市中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哪座城市?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什么?提示城镇人口增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等。提示南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方法突破1.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2.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产业影响第一产业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第二产业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第三产业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镇人口比例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比例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一定大。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例大。应用体验(2023·山西晋中期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是()A.人口数量的增加B.经济的快速发展C.人口结构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支持B2.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作用是()A.城镇人口比重上升B.城镇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完善城市基础设施D.加快城市矿产资源开发3.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是()A.农业结构优化 B.耕地面积扩大C.生态环境好转 D.劳动人口增加AA解析第1题,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可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B正确;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水平不一定提高,A错误;人口结构只能看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重,无法确定对城镇化产生的影响,C错误;政策支持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D错误。第2题,外来人口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因此会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人口比重,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A正确。第3题,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对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农业结构优化,A正确;城镇化会占用耕地,还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员比重下降,农业劳动力一般会减少。探究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情境探究视角1世界城镇化进程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下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图(含预测)。结合材料探究:(1)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说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的特点及成因。(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出现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试说明其成因。提示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提示特点:城镇化水平高。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提示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方法突破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过度城镇化又称为“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尤其在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廷)受“圈地运动”影响特别明显。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