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及思维导图.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经辨证及思维导图

六经辨证及思维导图

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

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

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於外感病诊治,

对肿瘤和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太阳病证治

临床表现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

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

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病理机制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

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2)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

肌表致密者为伤寒。(3)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伤寒:发热,无汗,

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

但其鉴别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

苔薄白。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

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蓄血

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治则方药

1.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2)伤寒:为太阳表

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内热原因甚多,凡伤津者,

多属阳盛生火而耗阴,加之阴血清凉之性不足,又多从肝、胃初起,固不

当外发,发则舍近求远,当以补中填精以充其所耗,凉血泻热为从急

治则,表症得平,内耗得充,则人正气不失;并寻六经邪之所凑,佐

以攻伐以治之,多收内化之效。而邪之去路,当以寒凉开浊门以泄痢,

得泄则中焦轻寒,而余阳借诸经反归而致,则中焦热可解,另得草船

借箭之功,巧使天下太平。

2.太阳腑证治法(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

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

主方。(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

急,选用桃核承气汤。3.太阳病兼证治法(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

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

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3)太阳

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

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

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

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

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

大枣)攻之。(5)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

草汤。

阳明病证治临床表现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

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

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病理机制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

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2.阳明腑证:

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

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治则方药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

宜石膏汤。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

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

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

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

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

文档评论(0)

156****1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