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七篇).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七篇)

《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1

你从汴梁走来,雨疾风啸却吹不散你的满身尘埃;你经过河南,百姓的哭声震天却

解不开你身上的枷锁;你跨过淮河,三千里淮水涛涛却无法洗涤你的屈冤。踏过长

路漫漫,终抵黄州。一声长叹,两行清泪,三年不蜚,家徒四壁,身怀作千古绝唱

之能却怀才不遇,胸有留万世芳名之志却龙盘凤逸,这就是你在黄州的生活。

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他称自己为“闲人”,可我觉得应将他称为“孤

独者”。孤独之因有三:首先是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孤独;第二是空有一身才华却

处处受人排挤的孤独;第三是失去挚友的孤独。

他旨在造福一方水土,为百姓赢得福祉。从杭州的苏堤到广州的供水系统,再

到竭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他无一不为百姓着想,却从不顾及自己的私利。可如今

小人得势权臣当道,他远大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杭州大旱,四百万灾民如饥似渴

地等待救济,可朝廷只援助了两千石粮食,还被层层剥削,这种情况下他如何一手

擎天?这是其一。

其二,恰如康震教授所说,苏轼被贬黄州未尝不是一种机遇,如果没有这次机

遇,可能就没有了《念奴娇》的豪迈壮阔与《赤壁赋》的千古沧桑。“乌台诗案”以

后,他明白了,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死也死不出来个道理来。因此,苏轼的性

格变了,他变得谨小慎微,虽满腹经纶却无人,也不敢与旁人倾诉;虽佳作频出却

提防让他人知晓。“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也是一种意境上的孤独。

其三,苏轼被贬后,亲友大多与他断绝了联系,苏轼的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

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书信,千辛万苦送出去却杳无音信。明知自己是正义之

身却遭到亲人冷漠的拒绝,这也是一种心灵上孤独。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的积水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苏轼内心的想法,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正是一个孤独者最凄美的告白!

《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2

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

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

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

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

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

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

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

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

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

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

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

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

少的无限感慨。

总结: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

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

顺理成章,一切是那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3

夜无眠,月更幽

微弱的星光,皎洁的明月,浩瀚的夜空,沉睡的古寺……

创造晨曦是为了人们苏醒,创造黄昏是为了酝酿睡意,创造夜晚是为了入睡安

眠。那一夜,最无法入眠的,莫过于心中无比怅然的的苏轼罢!

繁星点点,皓月当空,解衣欲睡之时,偶然察觉那悄然入户的月光。它幽幽地

倾泻,淡淡的洒在地上、案上,就如镀上了一层银辉,闪闪发亮。那轻柔的月光竟

让人欣喜,如此良辰美景,苏轼便顿无了睡意,决定徒步而行,以解心中烦闷。

约上一同被贬官的张怀民,两人漫步庭院中。庭中之景迷人至极,他们不禁停

下脚步,用心观赏。举目望去,柔和的月光洒满院落,就犹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