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辨析与治疗.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渴辨析与治疗

凡以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形体消瘦(简称“三多一少”),

或尿有甜味等为特征的病症,即为消渴。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以

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之人,但也有青少年罹患本病。临床上的阴津

亏损、燥热内生为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篇“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

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致病因素,也分别作

以下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

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

渴。”《灵枢·五变》篇:“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

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根据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

而有消瘦、消渴、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历代医家在《内

经》的基础上,对本病研究又有新的进展。《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篇引《古今录

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症也。”

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痰”。《卫生宝鉴》:“夫消渴

者……小便频数其色如浓油,上有淳膜,味甘甜如蜜。”对于消渴的临

床特点已有进一步的认识。《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其病变多发痈

疽”。《圣济总录·消渴门》也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

涩,留于肌肉,变为痈疽。”《河间六书·宣明记方·消渴总论》篇中指

出消渴一症,“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儒门事亲·刘河间三消论》

篇“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疮之类,或蒸热虚评、肺痿劳

嗽”。说明古代医家对消渴的兼证,早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后世医

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

把本症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渴而多饮为上

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

消(经谓肾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但在治疗不宜绝

对划分,因虽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机性质则一,均与肺、胃(脾)、

肾有密切关系。正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指出“原其本则一,推其标

有三”即是此意。

1病因病机

1.1病因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

欲过度所致。

1.1.1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失失职,

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千金方·消渴篇》“饮口散无度,

咀嚼鲜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度,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

燥,木石犹且干枯,在人何能不渴”。《丹溪心法·消渴篇》说:“酒

面无节,酷嗜炙燥……于是炎火上蒸,腑脏生热,燥热炽盛,津淡干焦,

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这都说明饮食不节和本证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1.1.2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脾

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儒门事亲·河间三消论》“消渴者……耗乱精

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指出“心

境愁郁,内火自燃,及消症大病”。这都说明五志过极,郁热伤津是

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1.1.3劳欲过度素体阴虚,复因房室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精,

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中

指出,消渴由于“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包慎惜,快情纵欲,

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渴……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外台

秘要·消渴消中篇》:“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

则肾燥,肾燥则渴。”说明房室过度,肾燥精虚,与本症发生有一定

的关系。

1.2病机消渴的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

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而肾为关键。三

者之中,虽可有所偏差,但往往又互相影响,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

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

可灼热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犯肺、胃,

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亦常相互并

见,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

其实不越阴亏阳充津涸热淫而已”,可知本证病机特点,在于阴虚热

淫。

1.2.2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本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

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式微候,亦有初起即兼有气虚或阳虚

者,多与患者素体阳虚气馁有关。临床上虽属少见,但亦不应忽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