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考古是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明中都、明南京、明北京城是大明王朝先后营建的三座都城,南京、北京广为人知,明中都由于其短暂的命运,长久地迷失在历史尘烟中。幸有历史学家与考古学者拨云廓雾、寻遗觅踪。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城难以大规模发掘的情况下,明中都就成为研究明代都城规划理念和形制布局的关键环节。2014年启动明中都的考古勘探工作,2015年正式开始发掘。直到2021年,连续多年的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明中都三重环套、宫城居中,中轴线布局和“工”字殿基址等重要考古发现被评为“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都城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西北,地处江淮问较为开阔平缓的地带,是明初朱元璋在其家乡临濠以高标准高规格营建的都城,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考工记》城市规划思想的中国古代理想的都城之一。

洪武二年(1369年),“诏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焉。”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以“劳费”之由“诏罢中都役作”。罢建后,随着都城地位的丧失,中都城日渐没落最终被遗忘在历史深处。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学家王剑英躬履田亩,艰辛求索,终使这座尘封已久的大明都城重回人们的视线。

在中都营建中,木材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附属国“求大木”;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所有的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明中都虽未建成,但主体规划已初现规模,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王剑英以其扎实的田野调查,征之文献,钩沉史实,辨析遗迹,将中都城的“前世今生”写在了《明中都城考》一书中。过去大家一直以为北京故宫是照南京故宫建的,现在才弄清楚南京明故宫是照凤阳明中都改建的。正是基于前辈学者文献史学的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成果,我们的考古具备了良好的学术条件。同时,较之火多数古今重叠型古代都城,中都城近乎平地起建的旷野性和直线性的历史沿革,也是都城考古难得“大展身手”的案例。

规模宏大的中都城,历600余年风雨,城市空间形态、建筑格局、街巷肌理、路网水系等基本保存原状,且地面以上还可见部分遗迹。因此,基于地面踏查,结合史籍记载,大致可了解和把握中都城基本的城市构架、建筑布局、功能配置等。

自201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前朝宫殿、外金水桥、涂山门等遗址。都城之中心宫殿区历来是都城考古关注的焦点,聚焦中轴线考古也成为中都城考古的重心。宫殿坐落于夯土台基之上,平面呈“工”字形布局,由南至北分别为前殿、穿堂、后殿,前殿后出一抱厦,总长约108米。此布局更正了一直以来“中”字形布局的认识,为正确把握宫殿结构奠定了基础。发现的不同体量的磉墩及其关联遗迹,平面分布有序、尺度可测,点面结合柱网结构展现,进而推断出前后殿开间进深“九四”尺度。追踪遗迹还发现了后殿两翼之连廊、门房、角楼等附属建筑。此“工”字形前后殿加穿堂的格局,既上承宋元以来宫城结构之传统,又下启明清紫禁城宫殿之布局,堪称中国古代都城规制演变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摘编自徐海峰《明中都考古的新发现》)

材料二:

殷墟考古,一开始就全由中国学者发起、中国学者组织。田野考古参加人员全是中国学者,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也全是中国学者担当。这一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非常重要。通过殷墟发掘,中国学者迅速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田野考古方法、理论及实践体系,建立起中国田野考古坚强的自信。

殷墟考古一开始就是为解决重大学术问题而特选的。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古文明的形成时间和文明的内涵特质。殷墟考古发掘以前,许多中外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历史起始于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才有连续不问断的文献记录)。殷墟考古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殷商的存在且文明辉煌灿烂,把中国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绝非虚名和自夸。有了殷墟考古,才有了山东历城城子崖、浙江余杭良渚、四川广汉三星堆、陕西宝鸡斗鸡台、四川成都王建墓等发现发掘。殷墟和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是殷墟考古催生了它们。

及至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新世纪开始的文明探源工程和正在实施的考古中国工程,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继承了殷墟考古一开始就围绕重大学术课题开展的传统。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殷墟考古与中国考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中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考工记》城市规划思想的中国古代理想的都城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