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备课时间:2012年8月22日授课时间:2012年8月22日—9月23日
第1课时《地球村的形成》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单元章节名称版本名称1课时地球村的形成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
课题名称
单元章节名称
版本名称
1课时
地球村的形成
第一单元第一课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总课时数执教者
册次
思想品德第2-5页
九
全册年级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简述地球概况,随之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程度出发,人类似乎居住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同时展开讲述了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说到地球,同学们并不陌生,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地球村”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仅仅是宏观讲述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如何引领学生认识“地球村”的形成,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地球村”的感受。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村的景色很不错,我们要爱护地球。
教学理念教学重点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地球村”
教学理念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四、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预设
我们学习过地理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看我手中的地球仪,找同学说出对地球概况的一些基本认识,我们了解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庞大星球,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人们都比较遥远难以交往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村的形成”
1、展示地球仪
2、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简要讲述地球概况,从感性角度对地球予以认识
4、让同学读课本P4—P5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天涯若比邻”的真正含义
提出问题: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电脑、网络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让同学来分别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适当的加以点评
学生活动预设
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热情拉回到课堂
分组讨论:地球“变小“的原因
同学感悟:
1)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球在人们的感觉中变小了,各国之间虽然距离遥远,但犹如近邻2)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便捷交往
学生两人一小组,任选一题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A、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行进速度大大提高
B、通信(讯)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和电脑的升级及普及
C.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商品交流的机会缩短了人们消费需求的距离
根本上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设计意图
从旧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激烈讨论,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避免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发言的弊端。
积极讨论,锻炼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渗透学科法制教育: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
板书设计
地球村的形成
地球村的形成
1、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2、地球村形成后对各国的影响
3、电脑、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渗透学科法制教育内容: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二)》第一条: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内容含有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