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pdfVIP

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

药“食同源”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药食同源的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

期,神农尝百草而知百草性味,伊尹以滋味说汤而致于王道,《周礼》记载:食医,掌和王之“

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后世医家关于食疗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诸如

《千金食治》《食疗本草》《食鉴本草》《饮膳正要》《食物本草》等。烹饪研究的热潮在我

国兴起后,食物“四气五味”的理论常被饮食研究者引入烹饪界作为食学理论的一部分。中华文化

异流同源,中国传统食学和医学在不同层面存在相通之处:药食同源内涵(概念层面)、方剂

与烹饪(技术层面)、药疗与食疗(功用方面)、医学与食学(理论方面)、医道与厨道(哲

学方面)、中医文化与饮食文化(文化方面)。

药食同源内涵

1.药食同源于自然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反映安全“性”是古人选择食物的一个重要标准。自然界动植

物种类繁多,能作为食物的动植物必须无毒,而且久服而不伤人。在《神农本草经》中毒“性”的

有无和大小是判断三品的重要标准,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

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如谷“、大枣、薯蓣、枸杞”就可作为食物。在长期的

生产生活中,古人发现很多食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一些药材也可用于烹饪调味,药材和食

材都来源于自然界,很难明确区分。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这个意义上的药食同源,比如傣族嚼

槟榔以防瘴气,又如佤族的鸡肉烂饭即在饮食中体现了防病养生的思想。

2.药食同功对人体

药物治病,食物养人,都是作用在人体,故药物与食物具有功能一致性。《周礼》记载:疾“

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说:可“凡饮食滋味,以养于

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药王孙思邈也提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有学者研究古代文献发现:部

分食物可直接导致男性肾虚;有学者用中医食疗法治疗中老年功能性便秘,获得良好疗效;现

代研究证明:某些食疗作用与抗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不同的物质对人体可产生不同药理作用;

药物和食物均可运用外源性microRNA对人的靶基因的调控进而调控人健康及代谢。这些研究从

化学反应、药理作用、基因调控等方面研究了药食作用于人体的机制。

3.药食同理在性味

《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以性味为首,药性有寒“热温平”之分,药味有酸苦甘辛咸“”之别;《素

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了气味厚薄对于人体的影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

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述气味转化的

关系: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

形”;《养老奉亲书》说:昔圣人“诠置药石,疗诸疾病者,以其五脏本于五行,五行有相生胜之

理也。荣卫本于阴阳,阴阳有逆顺之理也,故万物皆禀阴阳五行而生”。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区分

都是建立在“四气五味”和营卫“理论”的基础上,所以药食同源也是药物与食物的理论同源。这不

仅见于中医学与饮食,民族医药与饮食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傣族饮食文化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傣

医药知识,饮食与药物理论均以“四塔五蕴理论”为基础。

方剂与烹饪

1.药材炮制与食材修治

药材的炮制是将药用基源植物变为药的重要过程,《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毒宜制”,《金匮

玉涵经》提出了治“削”原则: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又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

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

专著《炮炙论》。药材的炮制是为了增效减毒,食材的修治即为了去偏增味。《吕氏春秋本味·

篇》说: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食者臊,草食者膻……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

理”,即指出食材处理的重要步骤即去除偏味;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独立洗刷“之法”以说明

食材的修治是彰显本味的基础。由此可见,烹饪与炮制颇为相似,苏轼曾作诗云:耘樵“得甘

芳,龁啮谢炮制”,他就直接用炮制“”一词来指代烹“饪”了。

2.方剂之机与鼎中之变

机“”在《说文解字》释义为主“发谓之机”,《黄帝内经》对病机很重视:谨“守病机,各司其

属”,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医圣张仲景因能精准把握病机之变而著称。对病机

文档评论(0)

156****9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