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总碳、总氮、总硫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pdf

土壤总碳、总氮、总硫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总碳、总氮、总硫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3号),《土壤总碳、总氮、总硫含量的

测定》(计划编T-326),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

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农

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等。

(二)制定背景及意义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载体。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对土壤功能及其生态作用认知的深化,采用当代土壤物质循

环的视角为我们揭示土壤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本质。该认识促使我们更加重视

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动态变化,特别是碳、氮、硫等关键元素在农业与生态系统中的

重要性。

碳作为自然界所有有机物的基本构成元素,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据

核心地位。相关研究指出,土壤碳库不仅是全球碳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维持

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土壤碳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形态、活性以及与全球变

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了解土壤碳循环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氮素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力有着重

要影响。在大气中虽然氮元素丰富,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的固氮

作用转化为可被吸收的形式。土壤中氮的循环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

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土壤类型、pH值、微生物活性及施肥方式等。当前的研究

重点包括土壤氮的含量、分布、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的机制,揭示了氮元素对环境与

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

硫元素是地壳中丰度较高的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关系到硫在生

态系统中的循环和交换。在土壤中,硫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植物通过这一形

3

式吸收。同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将土壤中的硫转化为其他形态,如硫化氢,

这一过程对于土壤和水体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硫在植物生长以及土壤质量评估

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壤中总碳、总氮和总硫含量的测定不仅是评估土壤质量及肥力的重要标准,

也是分析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这些元素的变化可直接反馈环境污染程度,为

有效的生态监测提供依据。因此,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测定方法,对于实施科学的养

分管理策略、提升土壤健康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政策层面,土壤质量保护与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

建科学合理的养分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国际上,基于ISO

标准的测试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借鉴并规范我国在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测定方

面的技术手段,将为我国土壤养分元素循环研究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与国际可比性。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土壤碳素监测系统,为我国

在国际气候治理中争取话语权提供技术支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等高温燃烧设备技术已趋于成熟稳定,具有分析速度

快、灵敏度高、可碳氮硫或碳氮或碳硫同时测定等优点,在各检测单位也日趋普及,

在经多家资质实验室多年的实验基础上,编制组提出采用高温燃烧法,使样品土壤

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充分氧化燃烧生成可测定气体,利用不同类型检测器进行检

测后计算出土壤中总碳、总氮、总硫的含量。

综上,制定《土壤总碳、总氮、总硫含量的测定》标准,利用高温燃烧法测定

土壤中的总碳、总氮、总硫含量,旨在为我国在土壤营养元素总碳、总氮、总硫含

量的检测、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

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技术合作提供了保障。这些研究也对于推动资源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及成员分工

2023年11月签订立项计划书后,项目承担单位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组

织相关专家及各起草单位相关骨干人员进行讨论会商、组织方法验证及征求意见,

并由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资料收集、验证方案及标准文

4

本编制、数据处理等工作,其他参加单位负责方法验证工作,并及时且必要提出意

见及修改建议等。

2.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