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课 师说(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10.2课 师说(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2课师说(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为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4.“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

译文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三、词类活用

(1)君子不齿(名作动,值得一提)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五、一词多义

(一)实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