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修复区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doc

湿地修复区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PAGE

PAGE3

湿地修复区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修复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本底调查、地形调整与水系连通、植物多样性恢复、动物多样性恢复、外来入侵物种防除、保育期管理、监测与评估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湿地修复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湿地修复wetlandrestoration

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依据湿地的退化特征,修复基底、调控水文、改善水质、调节湿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导则的生物多样性仅指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育biodiversityconservation

通过栖息地保护、生境改造、引种回归或野外放归等措施来达到生物多样性提升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改善的活动。

入侵物种invasivespecies

在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在入侵地繁衍建立种群,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物种。本导则的入侵物种仅指外来入侵的植物和动物。

本土物种nativespecies

也称本地物种或土著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区内或其自然传播范围内的物种(包括亚种或更低的分类单元)。

生态栖息岛ecologicalhabitatisland

湿地修复区为满足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或兽类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或活动需要,通过地形重塑和水系调整形成的具有一定外型结构和起伏变化的微型高地。

原位植生insiturestorationwithplants

在硬质护岸上通过在坡面切割打洞并填充土壤,而位于孔洞附近的未打洞区域形成硬质格框网,硬质格框网与填充物形成一个整体,使护坡在保留原来强度的同时提高了通透性,并为湿地生物提供栖息空间的方法。

一般规定

4.1湿地修复应突出生态功能、尊重自然风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为目标,注重湿地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

4.2应根据湿地修复区的基本功能定位、湿地退化现状、湿地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湿地修复区的实施范围、功能布局、修复目标和修复措施。湿地修复不可减少湿地面积,禁止擅自占用湿地水域。

4.3湿地修复实施前应编制详实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方案,明确保育的对象,并将该方案纳入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并与水利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其他规划相衔接。

4.4在满足湿地修复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等自然要素完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各项方案。

4.5滨水区应因地制宜地留出适宜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原则上宽度不低于50m。植被应有多样化的疏密和闭合空间,以近自然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空间结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食源性、庇护性和鸟类的筑巢习性。

4.6湿地修复时间上可划分为项目施工期、生物多样性保育期和长效管理期。施工期是指按照湿地修复方案开展的湿地修复工程的建设期,施工完成后进入生物多样性保育期,保育期一般1~3年。保育期之后为长效管理期。

本底调查

5.1湿地修复实施前应进行一次系统的本底调查,充分了解湿地退化的现状,知悉影响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开展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做准备。未开展本底调查的湿地,不得开展湿地修复工作。

5.2本底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水质、生物资源、受威胁因素等。

5.3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水质、生物资源调查方法参照LY/T2898的规定执行;受威胁状况调查应包括常住人口数量、社会经济状况、游客数量、开发建设、农牧渔业、水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

5.4本底调查完成后应编写调查报告,明确湿地存在问题和恢复目标,适时开展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制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方案的基础资料。

地形调整与水系连通

6.1地形调整应以满足湿地生物栖息需求、促进湿地生境趋好、保障生物多样性稳定为目标。

6.2在鸟类、爬行类等栖息动物集中分布区可因地制宜地营造一定面积的生态栖息岛,增加湿地的起伏变化,提高湿地生境的宜居性和多样性。

6.3新建护坡宜营造通透性良好的生态型护坡。现有硬质性护坡,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原位植生等新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以降低硬质性护坡对湿地生物栖息的不良影响。

6.4对受污染水

文档评论(0)

薪想事成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