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附:紫苏梗).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苏叶(附:紫苏梗)

紫苏叶(《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叶。主产江苏、浙江、河北等省,

多为栽培。夏、秋季采收,阴干。药材性状:气清香,味微辛。以叶

多而片大、色紫、不碎或茎枝外皮色紫棕,有香气者为佳。切成小段,

生用。

【历史】本品原名“苏”,载于《名医别录》,“紫苏”之名首

见于《食疗本草》,《肘后备急方》称其为赤苏,《尔雅》称为桂荏。

“紫苏叶”之名最早见于《滇南本草》。其名称的由来,《本草纲目》

认为:“苏从稣,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

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即白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

《尔雅》谓之桂荏。”别名有白苏、赤苏、红苏、香苏、桂桂等。

本品功用记载始见于《名医别录》,谓:“下气,除寒中”。唐

代《食疗本草》称:“除寒热,治冷气”。宋代《日华子本草》言其: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

气,止脚气,通大小肠。”可见宋以前认识到本品的功效主要是解表

散寒,行气和中。明代,对紫苏叶“解表”的认识逐步完备,《药品

化义》载:“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

伤寒”。此时其功效主治范围也有所扩大。如《滇南本草》言其:

“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本草纲目》言其:“行气

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肌发表,

散风寒”。此外,甄权《药性论》根据张仲景“煮汁饮之,治食蟹中

毒”及后世经验,提出该药“杀一切鱼肉毒”;李时珍进而称其“解

鱼蟹毒”,并治“蛇犬伤”。至此,对紫苏功效的认识已较为全面,

目前认知也与之相似。

【性能】辛,温。主归肺、脾经。

【功效】发散风寒,行气宽中,止呕。

【应用】

一、外感表证

本品性温辛散,《本草正义》曰:“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

上则通鼻窍,清头目,为外感风寒灵药。”本品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之力较为缓和,为药食两用药材,故可用于治疗多种表证。

1.风寒表证本证初起,病轻浅者,可单用。以之煮粥或煎汤代茶

饮即可。如《肘后救卒方》以之与生姜、豆豉煎服。风寒之邪较甚,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者,须配伍其他发散风寒之药,以增强其解表之

效。如《不知医必要》苏叶汤,《陈修园医书全集·经验百病内外方》

午时茶等。

此外,通过配伍也可用于治疗以下病证。

(1)风寒表证夹湿:本品能宣畅气机,有助于湿邪蠲化,如《太平

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辽宁省药品标准》暑湿感冒冲剂等。

(2)风寒表证兼脾肺气滞:症见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纳食不佳,

或咳喘有痰者,本品能“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下结气,化痰

气”,最为适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肘后备急方》

以苏叶配伍橘皮,治“感寒上气”者;并可单用本品煎汤,治“伤寒

气喘”者;《普济本事方》紫苏散,“治肺感风寒咳嗽”者等。

(3)气虚外感风寒:宜与人参同用,正如《药品化义》所言:“一

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

而正气先伤”。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医学发明》参苏

温肺汤。

2.凉燥证凉燥外袭,寒与燥合而为病,症见恶寒较重,发热甚轻,

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者,本品辛温而不燥烈,外可轻宣凉

燥,内可化痰止咳,《温病条辨》之杏苏散为治疗本病之名方。《通

俗伤寒论》则以之与紫菀、百部等同用。

3.风热表证本品发散作用缓和,治外感风热,肺气失宣,咳嗽吐

痰,鼻塞声重者,可将其配入辛凉解表方中,以疏散表邪。如《医宗

金鉴》杏苏饮,《孔伯华医案》三叶汤等。

二、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香善行,入肺、脾及肝经气分,以行肺气,宽中气,下结

气并疏解抑郁之气,被《本草汇言》称为“治气之神药”。因其长于

行气宽中,作用温和,无温燥药物助热、伤阴及耗气之弊,故多种原

因所致之脾胃气滞证均可配伍使用。对中焦受寒、气机阻滞、腹痛胀

满者,本品既温中散寒,又行气宽中,用之尤宜。

如治脘腹胀满,可单用本品。如《肘后备急方》用生紫苏叶捣汁

服,或以干紫苏叶煮汁服。中焦受寒,气机阻滞,腹痛胀满者,可与

乌药、香附、陈皮、干姜同用,如《证治准绳》正气天香散;亦可与

沉香、木香、大腹皮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三和散。治食积气滞,

脘腹不舒,不欲饮食者,以之与杏仁及消食导滞之药同用,如《杂病

源流犀烛》紫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