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7课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描述了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的狂喜之情,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唐朝进士科考试录取比例极低,考中的难度很大。登科(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考试标准有四条(身、言、书、判),反映了当时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

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的确立选官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官标准宗法血缘军功才学或道德家世考试成绩朝代西周战国-秦国西汉曹魏隋唐-清末

问题1:曹魏时期选官制度有什么变化?这项制度实施的背景是什么?有何影响?家世、德才家世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这种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初期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晋以后主要看家世,逐渐沦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制度:背景:标准:九品中正制①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②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不利于选拔人才一、选官制度

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晋书·王沈传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一定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问题2: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为又要改变?原因:①九品中正制弊端凸显;②庶族地主地位上升,要求打破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一、选官制度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扩大科举取仕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任用高官主持科举,提高科举考试地位。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自主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的影响材料1: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科举而同样步入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摘编自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2:唐代科举考试不同于明清八股取士,而是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因此,唐代文人往往从幼年时代起就接受广博的文献知识教育和严格的写作技能训练,不少聪颖之士,在青年时代就才气过人。如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王勃年青时便已是“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3:(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并结合41页“学思之窗”,请思考: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积极:(1)方式相对公平,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2)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促进文化教育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4)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5)为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消极:(1)考试以儒学为主,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2)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世袭制(夏商周)科举制(隋唐到明清)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血缘军功德才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官制度(时期)选官标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到才学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品评演变为公开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公平、公开、客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二、中枢机构的创新依据教材第41页内容,自主梳理三省六部制演变历程。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时期演变内容概况秦朝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文帝时期唐太宗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