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策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
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十四五规
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装备制造、产品生产、技
术研发、诊断检测、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分包集成、调试运行、体系认证、维
护管理等完整产业链。200余项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被评选为余项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被评选为节能产品产品称号,
40余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入选国家推荐目录。
1.产业规模持续増长
2020年本市节能环保产业总规模为1803.39亿元,年平均増长率16.5%。
其中节能环保制造业实现总产值为826.73亿元,节能环保服务业实现总营收
为976.66亿元。
2.制造水平不断提咼
依托本市综合科研优势和骨干企业硏发力量,本市部分节能环保装备和产
品具有独创性、领先性等特点。截至2020年,本市在统的节能环保制造业企业
153家,太阳能海水淡化装备、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等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装备制造产
业体系。
3.服务模式更加多元
初步形成了节能服务、环保服务及资源循环利用服务齐头并进的产业框架。
截至2020年,本市在统的节能环保服务业企业共计236家,推进了能源托管
型、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型、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互联网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各种
服务模式。
(二)面临的挑战
1•总体规模有待扩大
十三五十三五期间,本市节能环保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具有高端制造能力、高
效运营服务能力和综合化运作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
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
距。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全市策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约为6%,依然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
2.资源要素供给不足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缺乏要素的有效配置。节能环保制造业因土地、人工等资
,
源要素影响企业发展空间受限。节能环保服务业市场开放度不够,服务模式有
待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3.创新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本市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成效不显著,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
仍然较低,科硏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
转移机制尚待完善。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优化,追求短期利益、轻技术
创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工作目
标,有效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企业竞争力,推动本市产业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打造技术孵化创
新平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以跨界融合为突破,着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
式及服务创新,构建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
分发掘新内需,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和水平,匹配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
2.坚持重点突破。推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节能环保
,
技术产品实现攻关突破,加大市场应用与推广,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提
升节能环保产业对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坚持数字赋能。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节能环保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节能低碳改
造,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推进能源管理数字精细化,提升数字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