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第十二章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pptx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第十二章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作业布置快来扫码下载吧文旌课堂APP让老师一键省心老师备课不发愁“文旌课堂”来帮忙作业布置宣传片欢迎播放了解(一次扫码,一学期轻松)本课作业布置二维码老师扫描此码即可进行本课线上作业布置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客服免费帮您实现以上功能

第十二章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知识导图

1跨越千年,他“复活”了赤江陶瓷2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目录CONTENTS

01不跨越千年,他“复活”了赤江陶瓷

一、陈家宝基本情况陈家宝,1986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海赤江陶非遗传承人。2010年,陈家宝从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工作和学习,在此期间,他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例如,他的作品《五福》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作品“婺州窑青釉盅口瓶”参加“非遗薪传——浙江青瓷精品展”荣获铜奖,作品“美人醉”作为中国艺术珍品代表,漂洋过海,被珍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得校方的高度赞誉。

一、陈家宝基本情况2013年,为探索田头屋窑传统生产与制作工艺,陈家宝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同年,陈家宝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创建赤陶陶瓷工作室,致力于田头屋窑传统生产与烧造工艺的整理与研究,研发出的灰釉陶瓷、陨石陶工艺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比赛大奖。例如,他的作品《海马并蒂瓶》荣获2014年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八桂天工奖”金奖;作品《汉代起居》荣获2017年“八桂天工奖”银奖;作品《一脉相传》荣获2019年“八桂天工奖”金奖;作品《柴烧茶壶》被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庆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一脉相承》荣获2020年“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作品《鹤鸣》荣获2020年“八桂天工奖”金奖;作品《海角》荣获2020年“八桂天工奖”银奖;作品《陶瓷茶具—邂逅》荣获2021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陈家宝本人也获得多个荣誉称号。例如,他于2014年获得“北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赤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获得“北海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北海市技能大师”荣誉称号。

二、创新创业事迹在陈家宝的家中摆放着一个半米来高、油黑发亮的葫芦形陶器。陶器正面刻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海洋动物“中华鲎”,四周刻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字体的“福”字,灰黑釉面上散发着海洋风和中国风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气息。也许是因为陶器中融入了陨石的成分,陶器浑身透着神秘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器工艺品比较复杂、要求高,制作者至少要有三年的实践经验,收益也慢,目前在北海只有我和爱人在做。我要让更多人知道赤江陶器不只有煲、盘、罐、缸,还有工艺品,尤其是融入陨石陶这个创新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我希望经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为赤江的制陶业增添更多的新亮色。”陈家宝充满信心地说。北海市的制陶技艺传承至今已长达两千多年,赤江陶艺更是北海陶艺中璀璨的瑰宝。赤江陶艺自宋元而始,兴盛于明清,历经800多年,至今窑火不熄,留存有桂南粤西地区仅存的宋元窑址。“赤江陶烧制技艺”也因历史久远、工艺成熟,于2015年和2018年先后入选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北海市众多“品牌名片”之一。

二、创新创业事迹陈家宝目前采用的龙窑烧制法,就是在这座被北海市政府列为“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窑诞生的。这座龙窑长约50米,堆土高达7米多,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陈家宝的工作室位于赤江田头屋村,工作室的围墙和其他村民的房屋不一样,是由很多陶器搭垒而成的,围墙上像花盆一样的陶器叫匣钵,是一种窑具。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造成破坏和污损,需将陶器的坯体放置在匣钵中焙烧。如今,经过他改良的烧制法基本以用电为主,而用匣钵、陶器等搭垒而成的围墙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着赤江陶沧桑的历史变迁。陈家宝的父亲从1970年开始就在陶瓷厂做学徒,学得了一门制陶手艺。20世纪90年代,赤江陶瓷业迎来了辉煌时期,生产厂家及个体作坊众多。1993年,陈家宝的父亲也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陶瓷厂。陈家宝自小就在父亲的陶瓷厂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他特地报考了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毕业后,陈家宝和大学同班同学朱芳先后到江西和浙江的一些研究所和陶瓷工作坊学习深造,积累了一些经验。2013年,陈家宝带着朱芳阔别繁华的都市,一起回到了家乡北海,结了婚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希望将赤江陶瓷发扬光大。

二、创新创业事迹与父亲的工厂生产煲、盘、罐、缸不同,陈家宝夫妻二人制作的主要是一些茶具(如茶杯),以及比较具有艺术性的摆件。在烧制工艺上,陈家宝大胆创新,不断改良提升。“我一直都希望孩子能继承发扬赤江的陶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