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玄幻瑰丽的灵星舞.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玄幻瑰丽的灵星舞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人们相信,虔诚的祭祀能够感化天地万物,调整自然

与社会的失序状态,保持天与人的和谐一致、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保佑国泰民

安,正所谓“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祭祀舞蹈作为祭祀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具

有祭祀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祭祀乐舞借助具体可视的人体动作(有时也有道具

配合),以含蓄生动的象征意象,展示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愿望

和现世中困惑祈求的心理。但当舞蹈在祭祀的繁琐礼仪的桎梏下逐渐僵化、刻板,

远离了艺术本质,最终不为人所喜爱时,它的祭祀功能却随着政体的需要得到进

一步强化。因此,祭祀雅舞无论在什么朝代,都不曾丧失其重要地位,祭祀雅舞

仍一直是被统治者所重视的根源所在。

一、郊祀乐舞

郊祀的对象一般是天、地等自然神灵,由于祭祀举行地点多在城外之郊,因

此称为郊祀。郊祀乐舞即郊祭场合所用的乐舞。汉初因袭前代,至汉武帝元鼎年

间,始定汉郊祀之礼。汉代郊祀乐舞主要有“四时之祭”,即四季例行的各类郊

祀形式;文献中明确记载的汉代郊祀乐舞有祭天乐舞《云翘》、《育命》,祭地乐

舞《灵星舞》。

四时之祭是人们按季节进行的例行祭祀。四时指的是四季,即一个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的完整自然周期,一个周期就是一年。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所

推崇遵循的四时周期就是农耕生产的完整周期,是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及其

再生产的完整周期。古代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所以对四时的祭祀就成为

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子民的一项重要活动。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有“孟、仲、季”

不同时段)分别有不同祭祀目的和对象,并且逐渐形成了各自定式的、有严格礼

仪流程可依的祭祀活动:仲春的祀高禖、季春的国人傩、仲夏的求雨、仲秋的天

子傩、季冬的大傩等。《史记·乐书》记载了四时祭祀的乐歌:“汉家常以正月上

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

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颢,冬歌玄冥。”“青阳”、“朱明”、“西颢”、

“玄冥”四首乐歌正好对应了《郊祀歌十九章》中的第三章至第六章。在古代,

时间和空间观念相互对应,四时代表着四方,四时之祭也包含了对四方祭祀的含

义。学者刘宗迪曾在书中指出,《山海经·海外经》中的四方神实际上就是四时

神,所谓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古月令图中也表示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这个按四方格局排列出来的一年四时十二个月的月令图就是华夏先民岁时观象

活动和节日庆典的形象写照,那些奇形怪状的异形动物则多为各类民间岁时仪式

活动中的假形歌舞者。

二、祭地之舞——灵星舞

“灵星”是星名,传说专管天下农田之事。周的先祖后稷,曾为舜之农官,

所以后稷又成为“灵星”的代名。所以,“灵星舞”是一个与农业劳作相关的舞

蹈。明代音乐家朱载堉撰写的《灵星小舞谱》对此舞的队阵乐器、舞容及表演过

程记述颇详,还论述了灵星舞的主题思想、意义等。该书附有舞图以复原灵星舞,

分为“教田舞”和“字舞”两部分。“教田舞”带有教育人们如何从事农业生产

的含义,是模拟种田劳作过程的舞蹈。十六名男童二人一组分为八组,相对起舞。

八组舞人手上各持不同农具,共有八种农具。舞蹈动作依次为清理杂草,垦士,

耕种,锄草,驱逐野兽,收获,打获,簸扬。这与《后汉书·祭祀志》中“舞者

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

象其功也”的描述正好呼应。舞者手持道具而舞,道具为五彩缯。《乐府诗集·卷

五十二·舞曲歌辞一》记载:“帔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说

明此舞就是持五彩缯所跳的。另外,“教田舞”所配的民间曲牌《豆叶黄》,歌词

为《立我垂民》,原名《击壤》。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东部的康庄,其村边有“击壤

台”遗址,碑刻《击壤歌》的歌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说明《灵星舞》延续上古时期尧时的击壤而来,体现了

中国古代对农业生产一贯的重视。“字舞”是指舞者按“天下太平”四字作舞。

舞蹈分前后两番,前番四遍,每遍舞一字,与《南风歌》前三十二拍相合;后番

四遍,每遍舞一字,从《南风歌》第三十三拍“南风之熏兮”起舞,至乐终。前

番四遍舞容不变,后番四遍舞容各不相同。乐调用民间曲牌《鼓孤桐》,歌词《南

风歌》。曲调四十二拍,以鼓掌握拍节,配“字舞”,与“天下太平”四字相合。

高祖八年(前199年)朝廷下令建灵星祠,以祭祀对农业有贡献的后稷。《灵星

舞》是对地神祭祀的确立,表达了人们对农业丰收和天下太平的祈愿心理。

文档评论(0)

150****61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