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就要来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你了解吗,下面是小

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

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

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

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

黄酒等。

端午节的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

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

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

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

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

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

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

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宝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

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

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

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

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

又葫芦瓜果,色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

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

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

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

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

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

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

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

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

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

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

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

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

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

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

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

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

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

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

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

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

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

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

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

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

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

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

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

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

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

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

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

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

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

文档评论(0)

150****08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