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pdfVIP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思维导图]

[课程内容]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

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及等高距

3.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4.不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类型主要特征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

山地

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

高原

陡峭

盆地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5.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部位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拓展延伸

A′处的短线是示坡线,自等高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方法技巧

图中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适用“蝴蝶解法”,即下式中交叉相减。

6.坡的类型

陡坡:等高线密集

(1)均匀坡

缓坡:等高线稀疏

(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

7.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ΔH=H-H

高低

(n-1)d<Δ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的相关计算

H≤H<H+d

大顶大

H-d<H≤H

小底小

(n-1)d≤ΔH<(n+1)d

注:H和H分别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大小

(3)局部闭合等值线内的地点海拔的判断适用“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数值单

位:米)200<A<300、100<B<200。

拓展延伸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分布

名称地貌景观等高线图

火山口

风蚀

蘑菇

岱崮

地貌

梯田

新月形

沙丘

山前冲

积扇

(天津文综)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答案C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图中的古海岸线可视为等高线;不同时期的古海岸线可视为多条等高线;由图中古海

岸线在陆地上且高于现代海岸线可知,①海岸线地势最高,④海岸线地势最低;设问对象是

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而非整个天津市。

(2)破题:你在解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文档评论(0)

199****55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