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之我见.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六经之我见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

地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历代医家均坚

信“六经能衿百病”(清·柯琴),认为“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

专为伤寒一科”(清·柯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

(元·朱丹溪),“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清·陈修园)。

从中足见《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重要性。[1]

然六经的实质是什么?自古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

古今论说,大致归纳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2]

1、经络说: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提出以经络循行之路辨

六经病证。

2、脏腑说:清·钱潢(《伤寒溯源集》)对六经病以脏腑、三焦

进行阐发。

3、气化说:清·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以《内经》的“开阖

枢”和“标本中见”的气化理论,来解释六经。

4、六部说: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把人体分成六部以解六

经。

5、地面说: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认为“仲景之六经,

是经六个地面”。

6、其它:(民国)祝味菊阶段说、陆渊雷症候群说、俞根初形层

说、何廉臣三焦说,以及现代的病理层次说、阴阳胜复说、综合体质

说、系统说等,不下数十种解说观点,皆见仁见智。

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中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

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

者亦无不于此致力。卒之能得真义者竟无一人”。[3]故诸家解说纷纭,

各持己见,各取己说,致使六经愈解愈繁难,愈解愈迷乱,最终不了

了之。正如“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稍久渐渐淡

忘。及为人治病稍久,则不复措意。岂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

以为了解。偶值后辈问难,方且多为遁辞曲说,卒至人我皆堕五里雾

中。此即所谓‘良医不能以其术授人’也。此中情形,不可谓非自欺

欺人!”[4]

而初学《伤寒论》者,又无一不从六经入其门径;精研《伤寒论》

者,亦无一不持六经以驭临床。因此,六经实质,必须有一些清晰的

概念。那么,六经实质是什么?笔者不揣浅陋,试论述之。

一、“六经”之名溯源

众所周知,《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伤寒论》中仅见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非“六经”,

乃是“六病”,亦可称为三阴三阳病。

以“六经”代称《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滥觞于宋代朱肱。其在

《活人书》中首次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提出《伤寒

论》中所说的六经,即为足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并谓:“伤寒只传足

经不传手经,《素问·热论》亦只说足三阴三阳受病”。[5]同时,承袭

庞安时“传经”之说,谓:“大抵伤寒病脏腑传变,阳明先受病,故

次第传入阴证。以阳主生,故太阳水传阳明土,土传少阳木,为微邪

也。阴主杀,故木传足太阴土,土传足少阴水,水传足厥阴木,至六

七日,当传厥阴肝木,必移气克于脾土,脾再受贼,则五脏六腑皆困

而危殆”。[6]“传经”一说再经成无己、李杲、吴绶等历代名医承袭

及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

我们来看看个中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三阴→六经→足三

阳三阴六条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

脾经、足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

为何会有这样的转换呢?首先须弄清楚,三阳三阴(太阳、阳明、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从何而来?溯其源头,当来源于《内经》。

古人分析各种事物的属性,起初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分析,此中国

远古最基本的哲学思想。《黄帝内经》借用阴阳哲学思想用以认识人

体生命,认为人体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人的五脏六腑,气

血经脉,生理病理等,都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和说明。但

对于某些复杂的情况,单纯用阴阳二分法来解说,觉得不够用了。于

是,便把阴阳各分为三。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阳分为太阳、阳

明、少阳。这就是三阴三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愿闻阴阳之

三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又云:

“何谓气有多少……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可见,将

阴阳各分为三,是根据其阴气和阳气的多少来划分的。此为三阴三阳

之本义,其后一切三阴三阳概念之衍生、应用,都不能脱离其本义范

畴。

在《内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