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古书注解.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缘起及发展

一、

从汉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古书的注解工作。

1.

例如,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对《孟子》一书作了注解,

古书注解工作,在古代又称做为“训诂”。

汉代注解古书主要局限于儒家的著作,即所谓经书。

汉代较有影响的注解家如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高诱、王逸等。

隋唐时期的人又不大看得懂东汉时期所注解的

古籍了。

2.

于是,又开始对前人的注解再作注解,出现了一些新的注解方式。

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和订正毛传;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十三经注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到了宋代,学者们也做了不少的注解工作。

3.

这时候,学者们往往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

宋代注解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朱熹。

朱熹注解的古书有:《周易本义》、《诗经集传》、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朱熹的注解能够吸收汉唐人诠释字句的长处,简洁明了

平易可通,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反映宋代理学思想的地方。

元代是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文化事业相对落后,统治者不大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

4.

因此,在这方面就显得逊色得多。在古书注解方面影响较大的

是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古书注解家,他们几乎将此前所通

行的古书都进行了整理注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十三经清人注疏》。

5.

清代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功力比较深厚,风格与此前也不一样。

清代学者注解古书比较注重材料,从材料出发,

实事求是,形成一种所谓的“朴学”精神,因此所注解的古书比较详实可信,而且人才辈出,

成果累累。他们不仅给古书作注,而且还对古籍进行校勘,纠正了古籍中不少错误。

二、古书注解的内容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抵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解释。

2、疏通文意。

3、阐述语法。

4、分析篇章结构。

5、阐明修辞方式。

6、说明历史背景和典章制度。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

古书注解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形说义,即形训;二是因声求义,即声训;三是据文证

义,即义训。

(一)所谓以形说义,即义训,就是利用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进行解释。根据是汉字是表意

文字这一重要特点。在运用形训时,应注意几点。1、要尽可能根据最早的汉字形体,如甲

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材料;2、应参考许慎《说文解字》的有关说解;3、应参考古代

训诂学家的有关解释;4、要有古代文献的用例作佐证;5、最好还要有方言的例证。后面这

几点对于其他几种方法来说也同样适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训为主的文

字学专著。

(二)所谓因声求义,即声训,就是通过声音的线索进行解释。

其依据是,词义的引申表现在语音方面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词进

行解释,就叫声训。清代学者在声训的运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段玉裁在《广雅疏证

序》中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

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里则说:“诂训

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

其领,举网必契其纲。”这些精辟的论述,比较科学地阐明了汉语音义的关系。东汉末年刘

熙的《释名》,就是运用声训而著的一部以探求语源为目的的著作。

(三)所谓据文证义,即义训,就是不利用汉字的形体分析,不考虑词语的声音线索关系,

只是就文献里具体材料即文意来进行解释。根据解释学理论,语词的意义决定于整个句子的

意义;而整个句子的意义,反过来又取决于每个语词的意义。同时,句子的意义首尾应是一

贯的、完整的。所以,义训,就是利用文本自身进行解释的一种注解方法。成书于战国秦汉

时期的《尔雅》,主要就是运用义训进行解释的一部工具书。

三、常用的术语

(一)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语都是用来专门解释词义的。运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词放在术语之后,解释的

词句放在术语之前。可以译作“叫做”、称作”。它们的作用在于强调被解释词的特点,因而

起到辨析同类词、同义词的作用。

例如,《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这里,

毛亨就解释并辨析了重和穋lù的区别。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妒”是同义词,但

也有区别。

(二)谓、言

这两个术语所解释的对象既包括词,也包括句。

运用这两个术语时,被解释

文档评论(0)

152****9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